文献综述
1.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生态化城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全球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土壤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土壤退化与污染日益加重 [1]。有机覆盖物作为一种刚引进的新型城市绿化地表覆盖材料,因其具有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生态微环境、抑制杂草,从而促进树木生长发育等多种功能[2-3]而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时,氮是大气圈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也是各种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是调节陆地生态系统生产量、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元素,能够限制群落初级和次级生产力,在全球碳氮循环中至关重要[4]。
研究表明,土壤覆盖措施和覆盖时间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均有显著影响[5],土壤中氮素各形态含量也发生变化,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主要以铵态氮( NH4 -N) 和硝态氮( NO3- -N) 等无机态存在[7],因此,土壤氮组分限制着植物根系的吸收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生产力和氮循环过程[6]。探讨城市中覆盖措施是否会引起不同形态氮素含量,不同有机覆盖厚度对不同土层土壤氮组分的影响,对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能够为城市化背景下有机覆盖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旨在为城市森林合理覆盖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2.城市土壤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城市土壤并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术语,它是出现在城市和城郊地区,受多种方式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10],原有继承特性得到强度改变的土壤的总称,其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较天然土壤而言,均表现出明显差异[9]; 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特征。城市化直接影响了城市土壤维持植物生长、土壤自然消减能力以及碳储存功能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城市土壤表层生物、理化性质的变化不仅对土壤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增加了人居健康风险[8]
2.1城市土壤物理特征
城市土壤的理化特征受到人类活动剧烈干扰,人为压实是城市绿地土壤的普遍现象,是城市土壤物理特征变化的根本原因[1]。人为压实行为导致土壤自然结构体变形,土粒团聚体之间的孔隙体积缩小,孔隙结构变化甚至坍塌,土壤紧实度增加,透水透气性能下降,从而形成较天然土壤更高的容重,造成土壤质量的降低。土壤颗粒组成极端、土壤结构受到严重毁坏、容重增加、通气和持水孔隙降低。在某些裸露的土壤表面常出现具阻止水分渗透的结壳层[10]。
2.2城市土壤化学特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