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感知视角下的城市公园儿童自然教育功能实现途径探究文献综述

 2022-04-10 22:10:27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1.1儿童的自然缺失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当代儿童面临着明显的自然缺失问题。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上,钢筋水泥阻隔了他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他们日常所能接触的只有楼宇间的绿地间隙,这种碎片化的绿地形式使他们无法融入真正的自然中体会自然的魅力;另一方面,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儿童深受电子产品的影响,课余生活被手机平板所充斥,色彩斑斓的电子屏幕使他们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兴趣与好奇心。

美国教育学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了“大自然缺失症”这种描述儿童与自然关系割裂的概念,其并非医疗诊断结果,而是描述了当今社会中儿童与自然关系疏远的现象;深圳的红树林基金会发布了《城市儿童与自然亲密度调查》,报告显示深圳有13.96%的儿童面临这一现象,明显影响到儿童生理身体健康与心理交际健康,并对于湿地保育的科普宣教予以支持。这些文献与调查足以证明当代儿童广泛面临着自然缺失现象,因此自然教育在儿童教育中被日益重视,这对于风景园林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有着指导性意义。

1.2城市环境问题引发的健康危机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居民数量的急速增长,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存在着不断恶化的趋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了有待权衡的永恒话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关注焦点。

现如今,城市环境问题已经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许多影响。一方面,雾霾气候的覆盖、粉尘尾气的弥漫以及城市水体的污染影响到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导致了病菌的滋生与疾病的感染;另一方面,噪音与光污染的肆虐、钢筋水泥的围堵与生存空间的日益逼仄使得居民的心理状态也经常受到剧烈波动,不免引起嗜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甚至是自杀等极端行为。风景园林在城市规划中应当考虑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防护功能、游憩娱乐功能、环境美化功能以及文化教育功能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既能抵挡外界环境污染又能保护心理状态健康的区域。城市公园的建设在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区域特征,则同等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1.3儿童感官教育的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