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书院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2022-06-11 21:29:55

文献综述

阳明书院景观设计:

1 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创造璀璨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与辉煌的园林文化相互交织影响。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根”和“魂”。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士大夫的处世和哲学基础,也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等构成了深渊持久的影响。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日益频发,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强烈的冲击。同时也体现在西方造园艺术的冲击下,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技艺、造园文化的发扬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为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弘扬和发展,对书院园林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进行深入研究和融入当代的景观设计之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书院园林可窥探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好的传播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

书院是今人关注传统文化时重要的切入点,书院园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书院作为文人雅士聚众学习交流的场所,书院园林中蕴含着文人将自己的精神追求、生活感悟融入到造园活动中,所以书院园林作为一种文人园林,其中蕴含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情趣以及道德追求无不透漏着优良的民族风格。

王守仁,别号阳明,因此也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阳明成为“心学”大师,其成圣立德基于两次悟“道”。第一次是“龙场悟道”;第二次是“致良知”之悟,“致良知”之悟酝酿成熟于阳明第二次游历九华山期间。王阳明曾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游九华山, 遍览九华之胜之后,王阳明与九华山儒、释、道三家人士有不同程度的交往,阳明弟子满足了阳明于九华山兴建书院的愿望, 建立了阳明书院, 并在其周围自构精舍, 相互研习阳明良知之学, 形成了九华山儒学兴盛的局面。

此次的景观设计就是源于王阳明曾游览九华山的经历为主题且在新建建筑阳明书院的基础上而展开的景观设计。其建筑与景观设计的选址是位于安徽九华山大觉禅寺旁,属于台地地形基础环境,同时在竖向上具有八到九米的高差。此次设计要将建筑群与景观设计相互融合,因建筑重视地理位置的利用,喜依山而建,前卑而后高,层楼累榭,再加以庭院绿化、树木遮掩,以及亭和楼阁点缀,山墙连绵起伏,飞檐翘角,构成书院的生活景象,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将古典书院园林的设计风格和理念与现代景观的功能和设施相结合,从而让游人在此阳明书院园林的游览、游憩等体验中充分感受和获得其中的乐趣与意义,也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经典哲学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弘扬和传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