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对高校校园风貌的演绎文献综述

 2022-06-16 21:27:43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高校校园植物景观风貌概况

在古代,大学泛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并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专门机构,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在虞舜时代,即有被称作“上庠”的场所出现,而“上庠”也就是高等院校的意思。如今的大学,又称之为“高校”,是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一般可以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和学院三种类型[1]。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它见证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模式演变进化的全过程,更是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往往通过高校,便可以反应出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在当今园林界,尤其是园林植物研究领域, 植物景观往往和植物造景、种植设计等联系起来进行定义。随着生态园林的发展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不断扩展,当代园林植物造景应该是包含了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经济性、时问性、空问性、文化性这“七性”的综合体[2]

校园植物景观是植物景观中的一种独特类型,校园植物景观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校园是专门的育人场所,育人的意向性要求景观本身包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其最大特点就是它们都存在于校园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是教育与空间紧密结合的产物,并且含有强烈的导向性[3]。校园的植物景观建设体现了学校长期发展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使其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优秀的品格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已成为学校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要的评判标准。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风貌作为实现高校功能和意义的载体,它为一系列高校活动提供了精神氛围和物质基础。而作为全面发展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现各高校独特校园风格和人文内涵的载体,是一所校园场所精神的源泉与凝聚,对在校师生和市民游客都具有着潜移默化的强大影响[4]

1.1 国外高校校园植物景观风貌营建及研究概况

外国早期研习场强调自然优美而宜人的校园环境,以营造花园景观为主。中世纪校园植物景观比较单一,多以平整草坪、浓密的树荫和建筑的尖项来体现严肃而儒雅的宗教气氛为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近代大学雨后春笋一样发展。校园规划形态不再是仅有古典模式一种,而是体现着对不同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追求探索,呈现多种校园规划形态并存局面[5],重视校园建筑与大自然融合。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艺术修养不断的提高,愈加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和自然美。如英国人在设计植物景观有“没有量就没有美”这个很强烈的观点,在植物景观创造中偏向某种植物材料的大片种植,从而形成大色块,对视觉造成冲击[6]。有些大学在结合教学的同时还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植物园[7]

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理查德.道伯提出校园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将日益依赖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整合。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诺曼K.布思阐述了植物在室外环境中能发挥的三种功能:建造功能、观赏特性、美学功能。加里.罗比内特对植物的功能则分为四类:建造功能、工程功能、改造气候以及美学功能[8]。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著名园林学者Brian Clouston提出在对植物实行生态种植时,应注意实行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经济性的理论。美国景观建筑师南希A.莱斯新斯基主张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必须与科学的严密性相结合。21世纪之后,现代高校植物景观强调在体现物种、时空、时序、色彩和季相的多样性基础上,更加重视充分发挥植物配置的文化性、功能性和地域性特色,营造出良好的高校校园氛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