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以苏州桂花公园为例,它的建成在传承和发扬城市精神的活力,延续城市文脉,表达文化诉求;发扬城市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社会方面可满足市民认同感,体现人文关怀;引导公共活动,提供交往空间。同时,在经济方面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源动力,通过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彰显特色优势,增强经济竞争力;激活地区潜力,塑造城市名片的成功经验。为今后苏州规划设计与发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内容,加快各地区特别是古城之间景观文化的交融与沟通。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1 国内
《关于老城市文化公园发展的一点思考》(2003)中,王军总结正本清源、以文为魄、凸现主线、带动全局理应成为这些公园的发展路线。吴云鹏在《城市建筑文脉》(2007)通过探讨城市文脉的显性和隐性要素指出城市建筑在延续城市文脉中的重要作用;张丹在其硕士论文《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2007)中论述了挖掘文脉各要素的方法以及城市文脉在现代公园中的应用及表达方法,传统园林对于现代园林各方面的可借鉴意义及借鉴方式;《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2007)王军认为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与园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资源的利用、生态服务功能发挥以及园林经济效益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语言的本土化研究》(2010)一文中,邱冰搭建了传统园林和地方性园林设计语言的转译和构建框架,并提出形成现代本土化园林设计语言的策略;杨小舟的博士论文《城市艺术设计视角下的城市文脉保护与再生策略》(2015)从城市文脉“形”与“意”探讨了加强城市文脉保护与再生的机制模式和规划方法;吴伯川在《城市公园文脉的表达研究》(2018)中详细地例举了在现代城市公园中创新地将文脉运用到具体规划设计之中的方法;《城市更新背景下义乌市老城区文脉延续研究》(2018)一文中,楼滨安指出了政府在文脉延续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缺乏文脉延续理念、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并给与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场所文脉评价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2018)鲍洁敏在其博士论文中通过对景观体系下场所文脉的研究、解读和评价,提出相应景观设计的策略。《本土文化传承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2013)中赵磊、吴文智提出现代公园绿地规划充分挖掘和融合本土文化元素的策略。
2.2 国外
凯文bull;林奇(1960)著写的《城市意象》中通过对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形态要素进行总结,为更好地将城市的历史记忆与建筑构建之间融合,形成能引发感触和情怀的城市意蕴提供了思路;罗伯特bull;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一书中批判了以建筑内部空间功能决定外部空间形态的观点,认为建筑的形态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旧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这种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内在的紧密联系即是城市文脉延续的关键所在;“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这一术语是1971年由康奈尔大学的学生 Stuart Cohen 和 teven Hurtt首先在他们的硕士论文中提出来的,文脉主义的主要思想是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地方感作为建造建筑的基本考虑范畴,将建筑的形态融入城市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美国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的《人性场所》(2001)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人性化的场所应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现实的社会环境联系密切,因此公共空间形成的场所氛围也会根据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