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工业型乡村景观风貌演变与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2-06-26 23:18:23

苏南工业型乡村景观风貌演变与特征研究——以苏州市常熟市为例

摘要:工业型乡村是指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的村庄,主要表现为工业产值在村社会总资产中比重最高。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地区农村依靠其区位优势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建立起以乡村工业为主导的独特农村经济发展道路“苏南模式”,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工业型乡村景观风貌,对乡村原生风貌和肌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文章以常熟市为例,在调查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ESDA、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扩展模式分析等方法从多角度研究常熟市工业型乡村景观风貌演变与特征,探索该类型乡村未来的景观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应对传统地域性景观的消减和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同化影响,从而解决苏南地区工业型乡村的景观问题。

关键词苏南模式、常熟市、乡村工业化、乡村景观问题、转型发展

  1. 研究概况

1.1国外乡村工业化景观研究概况:

乡村景观研究应基于乡村理论研究之下,上世纪70年代,乡村理论与概念的在西方学术界得到较大的发展,并由英国学者克洛克(Cloke. P)最早提出“乡村性指数”(rurality index)概念,用以评价地域乡村性,并和爱德华(Edwards. G) 评价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域的乡村性,将其划分为极度乡村(extreme rural)、中等程度乡村(intermediate rural)、中等程度非乡村(intermediate non-rural)、极度非乡村(extreme non-rural) 和城市(urban) 五个类型。随着乡村性理论的发展,大量地理学学者以乡村性评价为基础,进行着广泛的乡村理论研究。发达国家乡村工业化处于一种外向型的发展模式,是由于发达国家所面临的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环境所决定的。虽然各发达国家农村工业化启动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发展水平有高有低,但乡村工业化的背景、动因则基本相同。发达国家乡村工业化是在工业城市化完成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追求内部的规模效应和外部的集聚效应,导致发达国家工业日益集中于城市,但随着工业化向城市的日益集中,企业的营运环境逐渐趋于恶化。这主要体现在城市各种工业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上,以土地为例,从供给的角度看,城市可用于工业发展的土地愈来愈少,土地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城市规模越大,土地越匮乏。城市对土地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价格日益昂贵。城市不仅土地价格昂贵,而且劳动力价格,甚至是非熟练劳动力价格也比乡村地区高。乡村地区不仅劳动力价格低,而且劳动力的组织化程度低,不易形成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垄断,有利于厂商压低工资水平。城市工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日益抵消了集聚效应所带来的优势。城乡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工业

不断向乡村地区扩散的内在原因。形成了独特的乡村工业化景观风貌。

1.2国内乡村工业化景观研究概况: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快速进行的城镇化与工业化,乡村性概念最早由张小林引入国内,作为评判乡村发展类型基本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乡村旅游开发与评价领域。龙花楼等通过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东南沿海615个县市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商旅服务和均衡发展四种乡村类型。张荣天等进一步对长三角地区的为58个县域单元乡村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建立乡村性指数RI测度公式,对长三角地区乡村性RI进行了初步评价与分析,最后提出优化建议。长江三角地区的工业发展型乡村的乡村性RI总体低于其他三种发展类型的乡村,多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下属县域内,并且在未来仍处于下降趋势。

  1. 研究背景

2.1常熟乡村工业是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