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常州横塘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摘要:【概况】湿地具有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是极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系统湿地公园是基于湿地生态保护的一种管理和利用方式,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积极的改善作用。【现状】目前,大部分湿地公园在营建过程中存在规划与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过度的人工化设计破坏了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方法】本文以常州横塘河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利用现有资源为前提,基于园林规划设计相关原理,结合生态修复理念,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目的】做到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和景观效益,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湿地公园生态系统。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生态修复
Abstract: [ Overview ]Wetland has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both land and water ecosystems, and is a highly productive ecosystem. Wetland Park is a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 based on wet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Status ] At present, the balance between planning and protection exis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st wetland parks. overartificial design has destroyed the original wetland ecosystem, resulting i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iodiversity loss and so on. [ Methods ]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 HengtangRiver wetland park in Changzhou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rational planning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layout of Wetland Park. [ Objective ] To achieve the harmony of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to maximize the ecological value and landscape benefits of Wetland Park, and to establish the wetland park ecosystem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complete function.
Key words: Wetland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湿地公园的概况
- 湿地研究进展
国外对湿地的研究有较长历史,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16世纪,欧洲国家对沼泽湿地有了初步认识。17世纪,莱兰德在《旅行游记》中最早提出“湿地”的概念,认为沼泽湿地是从森林演变而来[1]。1652年,G.Boate在《爱尔兰博物学》中阐述了泥炭湿地分类,是关于泥炭应用的最初论述[2]。18世纪末至19世纪,湿地研究迎来了建立期,欧洲开始对沼泽的类型演变与分布规律进行系统化研究,湿地科学基本理论呈现雏形[3]。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J.A.Dalus关于湖泊型沼泽演变过程和植物分布规律的论述[4],R.Rennie的《泥炭沼泽的自然历史和起源概论》等[5]。20世纪初,湿地科学进入发展期,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大量湿地研究成果问世,对湿地研究开始向系统化和综合性方向发展[6]。1982年湿地科学迎来了蓬勃发展期,该时期国际上出版了数十部湿地著作,《Wetlands》和《Treatment Wetlands》代表了当时国际研究的最高水平,构建了湿地科学理论体系框架[7]。
我国对于湿地的识别较早,但起步较晚,对湿地的识别可追溯到商朝,《礼记·王制篇》中就有关于湿地的记载。因此,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湿地的国家[8]。后来的《禹贡》、《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中也有关于湿地的相关记载。湿地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87年《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正式明确“湿地”的概念[9]。90 年代,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湿地,推动了我国的湿地研究进程[10],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的《中国湿地研究》,标志着我国湿地研究已步入新阶段[11]。
-
-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进展
湿地公园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具有生物量大、生产力高等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同时受人为干扰因素影响,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高,易造成物种入侵,导致植被群落衰退[12-14]。湿地公园空间特征上主要表现为竖向变化较少、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特征均质化等[15] 。
国外对湿地公园的研究时间相对较短,理论研究与实践均处于发展阶段。湿地公园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建设手法较为传统[16],具有代表性的有伦敦湿地公园,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17],发挥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2000年以后,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与丧失严重[18],湿地公园专题研究作为新兴领域出现,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与恢复开始受到重视,具有代表性的有纽卡斯尔肖兰特中心湿地公园和华盛顿雷通湿地公园[18]。目前,国外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湿地公园评价体系以及湿地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等方面[19]。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