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Ginkgo biloba)半同胞家系叶片类黄酮含量差异分析研究
1.1银杏研究进展
1.1.1银杏简介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名公孙树、白果树,属单科单属一种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是现存的种子植物中最为古老的孑遗植物,大约起源于两亿三千万年前的石炭纪,具有食用、材用、叶用、药用、观赏等多种功能。银杏为中国特有树种,我国拥有丰富的银杏种质资源,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
银杏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幼树树皮浅纵裂,成年树树皮灰褐色,粗糙,纵裂较深,银杏枝条分为长枝及短枝,枝条近轮生,斜向上伸展。银杏叶呈扇形,叶柄细长,叶基宽楔形,无毛,呈淡绿色,秋季变黄并脱落,在宽阔的顶缘具明显的缺刻或2裂,叶脉叉状分支[1]。在一年生长枝上银杏叶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则3-8叶簇生状排列。银杏球花雌雄异株,少数为雌雄同株。簇生,雄花为下垂的柔荑花序状,疏松排列,具两个长椭圆形花药;雌花球状,花梗较长,梗端常两分叉,少数分为3-5叉或有不分叉,在分叉顶端生长有盘状珠座,上着生胚珠,通过风媒传粉,使一个叉端的胚珠发育为种子。种子近圆球形或椭圆形,梗较长,直径2厘米左右,长达2.5-3.5厘米,黄色或橙黄色的肉质外种皮,表面被有一层白粉,有气味特殊,中种皮为白色骨质,有2-3条纵棱,膜质内种皮,近红褐色。
1.1.2银杏种质资源
银杏为我国特产,现仅在浙江天目山保留有野生状态的数目,生长在500-1000米海拔高度处土壤pH为5-5.5的黄壤中,与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蓝果树(Nyssa sinensis)、香榧(Torreya grandis)等树种混生。在我国除内蒙古、青海、西藏以及黑龙江四个省份之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有银杏的栽培,但是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银杏的大规模生长区大多分布在北纬19°41′-43°40′,东经97°00′-126°30′,年均温在14-18度,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20度的地区[2],适宜年降水量在600-1500毫米,银杏在其生长区不是,形成不连续的地理种群[1]。我国银杏总量丰富,占全球银杏资源总量的3/4以上[2],其中江苏泰兴、浙江北部、安徽南部、山东、湖北及广西为我国银杏主要栽培区,全国白果年总产量在7000-8000吨,江苏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年产近4000吨[3]。
1.1.3银杏栽培
银杏随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抗性高,对气候及土壤要求不高,较耐寒、抗旱及抗风,在酸性土、微碱性及中性土中均能生长,尤其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较好的土地上生长良好,在冬季除极寒条件下均能生长,银杏为喜光树种,随着生长发育对光照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银杏为深根性树种,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苗圃地的选择,需选择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透气的苗圃地为宜,尽量选择秋末冬初或初春进行整地,并在秋季深翻,来年春天施撒足够的基肥和完成杀虫之后整地开畦。根据不同的灌溉条件选择不同畦高,灌溉设备完善的区域建设高畦,高度10cm,缺乏条件的地方选择低畦,播种时使用条播法,行距20-40cm,株距设置为15cm。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