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镧处理对金佛山方竹苗木抗旱性的生理影响文献综述

 2022-07-21 14:59:58

硝酸镧处理对金佛山方竹苗木抗旱性的生理影响

1金佛山方竹研究进展

1.1生物学特性

金佛山方竹(Chimonobombusa utilis)是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方竹组的竹种,为复轴混生型小径竹,是中国的特有种之一。金佛山方竹是目前寒竹属中保存面积较大、自然分布类型较丰富的竹种,同时是造纸、竹胶版竹器编织的好原料[1-2],其竹笋质地晶莹、笋肉肥厚、味美鲜嫩,远销国内外,有“竹类之冠”的美誉[3]

金佛山方竹自然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为水平范围窄、垂直方向宽。主要沿大娄山系,以四川的邻水、云南的彝良、贵州的道真、绥阳和息峰为界,大致分布在北纬27°6′40Prime;-30°22′42Prime;和东经104°3′38Prime;~107°37′30Prime;,中心分布区相对集中,有3万余hm2,但表型差异大,绝大多数分布在海拔1400-2000m的地区,在海拔1400m以下的地带少有分布,分布的最低海拔为1250m,但极少,且长势和发笋率均差[4-5]。方竹多分布在山区,特别是雨雾较多,湿度相对较大,气候比较寒冷的地方。金佛山方竹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砂岩、页岩、紫色砂页岩及各类碳酸盐岩风化母质发育的酸性或中性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湿润,富含有机质的山地黄棕壤最好。浅薄多石、干燥贫瘠的白云岩发育的石骨土则生长不良,常呈灌丛,金佛山方竹通常与常绿落叶阔叶树混生,形成混交复层林。

金佛山方竹作为优良的笋用竹种,其生长快,繁殖容易,经济价值高。同时,该竹种在海拔1000 m以上可形成纯林,是当地重要的林分构成植物,对长江上游流域保护和涵养水源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6]

1.2育苗栽培技术

郑翼[7]等对金佛山方竹种子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苗圃地选择海拔1350m左右,光照、排灌、交通运输及土质条件都较好的轮作耕地。苗床制作宽1.0-1.2m,高15cm,步道20-30cm,金佛山方竹种子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随采随播,种子消毒后进行播种,但是不同的消毒处理对金佛山方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8]。金佛山方竹实生苗具有较强的分蘖丛生特性,在春季可将2年生苗木整丛挖起,根据竹丛大小和长势,用剪刀从竹苗基部切开,按2-3株分为小丛,按株行距25times;30cm进行栽植。分株时尽量避免或少伤分蘖芽和根系,移栽时采用ABT生根粉,提高成活率。栽植深度稍深于原根际,不宜栽植过深,栽紧压实,浇足定根水。分株苗生长1年后,每丛又可以分蘖栽植。大苗出圃后,小苗可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再次分植移栽,连续4-5年,金佛山方竹仍可保持较好的分蘖性能。

有关金佛山方竹母竹移栽的相关研究表明,母竹年龄直接影响移栽成活率,苗龄为1年生和2年生母竹移栽成活率较高,3年生母竹移栽成活率次之。不同方式移栽时,以截干移栽成活率最高,整株移栽次之,埋鞭不易成活。而且移栽金佛山方竹成活率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十分显著。海拔越高,成活率越高,海拔越低,成活率越低,基本上呈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海拔1900m的柏芷山除严冬外,几乎每月都可移栽方竹,金佛山方竹的栽培技术已经成熟[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