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1-12-12 23:16:45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二十一世纪开始,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在这种变化中,带来了附属产物即留守儿童[1],这一代留守儿童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目前对未成年留守儿童的研究较多,但对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留守儿童研究较少。

他们在校园生活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学习适应、情绪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2],本文通过研究他们对社会适应的不同程度和反应,为我国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健康社会化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借鉴的实质化对策,使其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那么童年时期的留守经历是否对其成年后的心理产生持续、长期的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本文试图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留守经历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从二、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世界范围内受父母迁移产生的具有留守经历的人数量巨大,目前,国外对于留守经历产生的影响有很多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生活、教育、行为心理等方面考察留守经历产生的影响,最后的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

在生活方面,鲍尔认为父母汇款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有积极影响:而多数研究表明亲子分离会导致儿童生活环境变化,造成家庭组织和功能的无序,给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带来的生活的困难及不适应[3]。

在教育方面,移民汇款提高了入学率而降低了辍学率,父亲的移民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并且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4]。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波廷格认为留守经历会导致心理方面的问题,影响适应社会的能力,汉森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留守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没有任何问题,在家里能够与其他家庭成员有积极的相处,留守经历不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5]。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留守经历的研究呈多元化状态,同一方面上存在不同的观点,采用的多元化理论视角与方法分析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内容广泛日常生活、教育、心理行为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各高校中,留守经历大学生不在少数,呈现的形式也与国外有着差别,目前对于国内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研究,国内研究者目前最感兴趣是童年留守经历是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支持、自我认知、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方面造成了影响[6]。

张莉华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当中许多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自我评价过低、人际交往闭锁、自我封闭、负性情绪较多、心理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多表现为缄默、执拗,合作和适应能力不强,吹毛求疵斤斤计较[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