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6816字
文献综述
小城市医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路径研究
前言: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有效回应了社会适应和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但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且目前大陆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阵地为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对于小城市医务社工的建立发展技巧尚且存在空缺。本文则将J省X市作为独立考察对象,从微观视角,通过还原社会工作相关部门的发展面貌,利用嵌入性理论,在X市人民医院已有人力物力资源、项目合作、社会支持基础上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使医务社工在社会服务和公益服务之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促进志愿的专业化管理和与当地社会力量的有效融合,探寻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路径。
- 国内相关研究
- 关于嵌入性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运用的研究
“嵌入性”概念最早由王思斌教授引入国内社会工作学界,他认为,在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进程中,专业社会工作和非专业的社会工作是相互嵌入的,嵌入的深度和强度都将影响到互动走向和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他还运用嵌入主体、嵌入对象、嵌入机制、嵌入后果等维度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宏观解读[1]。并后续指出要将社会工作从嵌入性发展向融合性发展过渡[2]。
其他学者们也运用嵌入性理论对不同领域社会工作进行了研究。灾后社会工作方面,徐永祥针对四川灾后重建讨论,将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对象(组织、个人、社区等)的关系界定为“嵌入”,认为社会工作者在主观意识和个人行动上要自觉纳入受助对象的关系网络之中去[3];学校社会工作方面,许莉娅四川抗震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为例,提出了在现有学校服务体系中嵌入社会工作的战略与策略[4];而朱健刚、陈安娜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嵌入街区服务个案为基础,对社会工作专业嵌入中的权力关系进行了讨论,深入分析了社会工作嵌入对街区权力结构和社会工作组织的影响[5];易钢以广东省流浪儿童救助为例,从嵌入式发展视角分析了流浪儿童救助的流程,并倡导通过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两种方式实现流浪儿童救助流程的再造[6];司法社会工作方面,席小华从理念嵌入、服务嵌入和制度建构来阐述少年司法工作发展的行动逻辑,她认为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过程,不是单向的嵌入,而是双方互构的结果[7]。
- 关于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
- 关于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
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协助与服务,也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预防与治疗。马曌玄在《医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初期的路径分析》中,对医疗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区分,他认为现有大多数文献中对两个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他把医疗社会工作分为医务社会工作、精神病理社会工作、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和复健社会工作等四类, 医务社会工作接近于医院社会工作的概念,属于医疗社会工作的一部分[8]。 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给医务社工的定义则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 关于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的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在医务社会工作方面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主要的表现就是服务范围的广泛性和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尚且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内地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更是缓慢。这些年来,随着医务社会工作在国内的起步和发展,一些学者也开始注重对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6年,刘继同以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研究为出发点,提出三种医务社工模式:外来进入模式、医院自发成立模式、“无意识”模式。后来,以介入方式的不同为基础,归纳提出六种医务社会工作基本模式:无意识模式、志愿者模式、专业实习介入、医院自行设立社会工作部、国外介入和引进、综合模式[9]。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继同教授指出,医患之间缺乏有效、和谐的沟通是造成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服务体制与服务方式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他提出了治疗服务模式应该要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10]并认为社工是能够改善医疗关系之间的桥梁。他提出在医疗服务照料领域中,将改变医护人员与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和专业素养作为专业医务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在医疗服务体系中介入的途径,发挥专业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上佳选择[1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