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由此各地开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初始建设工作。由于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所以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相关理论研究偏向宏观领域,实际经验的介绍过于零散,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在知网上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共计156篇,其中期刊论文154篇,学位论文2篇,外文文献为0。总体来看相关领域研究较少,研究领域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的发展路径研究
郑黎群主要通过东西方比较的方式研究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的发展脉络。他认为我国最早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学雷锋运动”。其背后的思想来源是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互助与“共同劳动”的共产主义思想,和西方志愿服务起源于宗教组织的慈善服务、利他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从发展过程看,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是顺应我国改革开发这一社会背景产生的,它是结合国家一体化向政府、社会、市场三大结构并存转型而应运而生的。能更加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和解决公共事务它弥补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空隙[[1]]。
。而西方的志愿服务发展则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阶级矛盾与工业革命带来的相关问题。
谭建光认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就是其标志之一。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文明实践要求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这样,面向乡村社区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成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重要任务[[2]]。
二、关于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特色经验介绍
申文静通过对江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调研,发掘出当地志愿服务的内生来源。她认为志愿服务的动力对于其志愿服务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力来源主要包括外发型与内生型,且以内生性动力为主,由内而外推动志愿服务作用的发挥[[3]]。
李玲以浙江临海市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志愿服务精准化为着力点,总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面临的困境,进而探索出服务精准化在推进临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路径的现实意义[[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