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社会工作源自于西方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环境文化的影响因素。伴随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逐渐引起学界关注,传统文化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价值与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的结合,一方面,需要传统文化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工作在实践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传统文化功能研究将推向一个新的层面。
关键词:传统文化 社会工作 本土化 功能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黄耀明教授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对此论题进行了一次探索,他从跨文化的社工实践着手,依据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工作的本质和“助人”的过程,并且分别梳理了中国儒释道的思想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此外,黄教授还集中讨论了中国的“家”文化,将宏大、抽象的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中具体、可操作的社工实践建立起联系。黄老师还进一步以面子、人情和关系作为三个考察维度,深入分析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及中国人的行为和心理习惯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系,并且提出建构具有中国文化维度及特性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助人方法。
韩明谟教授提出,一个社会工作者是一个注重实务的工作者,并非是一个哲学家。其在日常的实务工作中接触的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一定的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社区、家庭的实际中活动和发生的。因此一个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他和他的工作对象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和文化,否则工作是做不好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社会工作者不能把西方社会的那一套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完全照搬到中国来的原因。
王思斌教授提出,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两种社会工作的亲和性,注重我国的体制和文化特征,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他还提出,文化传统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化与社会工作有天然的密切联系,社会工作是以文化为基底的,是在文化脉络下展开的。任何社会工作都必须充分顾及到具体服务情境下的文化要素的影响
何雪松教授认为,本土思想资源对于社会工作的知识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可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智识支持;它也会为反思华人社会的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框架;从更为广泛的意义而言,它可能为建构一个本土性和世界性兼有的社会工作理论提供基础。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