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研究-以杭州市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9 14:10:27

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

摘要: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尤其是外地户籍大学生的住房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地区外地户籍大学生的住房现状、存在问题、社会影响深入调查,分析得出影响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租房和购房承受能力的因素。并基于调查结果,在结合国外经验、倡导梯次消费、出台相关政策等方面,寻求改善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途径,进而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并出台住房政策时提供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外地;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

一、文献综述

1.国外对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从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角度深刻地阐述了第一需要理论。他把人的衣食住行称为人的第一需要,并指出,“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他指出生理需要,其中包括了食品、住宅等,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都应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人低层次的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6年提出了一套拯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扩大社会福利开支等理论为处于经济危机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W·C·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和有关福利问题》研究报告被称为贝弗里奇计划。贝弗里奇计划体现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社会保障以保证居民拥有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为最低限度;二是社会保障应当体现“全面和普遍”的原则,应顾及全体居民及各种不同的 社会阶层,社会保障应是全民的全面保障。

目前,国外对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住房的供需特征、政府住房政策措施的选择。对于住房需求的研究是以度量收入和计算价格弹性开始。世界银行的研究认为,收入弹性在不同国家之间是有区别的,在租房和自用住房的弹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对不同住房保障政策的分析研究。在美国,住房政策分析建立在实际的住房经济学基础上,分析方法几乎完全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而在欧洲,至少到上世纪80年代为止,住房都被看作是社会福利,是否需要政府干预,是根据人口预测、市场供应的可能性和可实现的标准来进行估计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