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研究
——基于杭州市A社区的调查
摘要: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外对于非正式照顾和正式照顾的定义以及这两种模式之间的三种关系:替代关系、职务取向关系和补充关系。通过研究国内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家庭照顾者的照顾特征、需求和社会支持,得出了一个结论:当前的社会支持体系还是以照顾者为出发点,围绕照顾者这一个主体进行研究,鲜有从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角度出发的研究。并决定在之后的研究中,着力论述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和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在满足照顾者需求上的支持举措。
关键词:非正式照顾; 正式照顾; 家庭照顾者; 社会支持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非正式照顾与正式照顾在功能定位、主体责任分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非正式照顾是指生活无法自理的人在家中获得家庭成员、朋友等提供的服务,使其能够正常生活。提供非正式服务的机构有,民间社团与志愿组织以及被照顾者亲属及邻里的支持。正式照顾是指基于政府政策,通过公共融资向符合要求的人群提供公共服务的照护服务。正式服务的机构有,政府福利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化的服务组织。关于上述两种照顾模式的关系,Bonsang的研究发现正式居家照顾和居家有偿照顾被正在被非正式照顾取代。同时,在医疗服务业的相关研究发现,非正式照顾模式的护理,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门诊手术、替代或延迟了疗养院的进入。针对非正式照顾模式和正式照顾模式的作用,国外相关研究提出替代模式、职务取向模式和补充模式。替代模式认为非正式照顾和正式照顾是一种资源占用型关系,从资源分配的角度观察两者的关系,只有在非正式照顾无法被提供时,也就是家庭成员、朋友等无法照顾被照顾者的时候,正式照顾才会被从采用。职务取向模式认为两者各自功能存在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模式。补充模式认为两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应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共通性,更加强调服务的整合性,因此认为这两者是一种补充关系。
(二)国内研究
在我国,照顾老年人这一工作通常由家庭成员来承担。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着照顾活动中的代际关系。长期照顾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社区和机构照顾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得到完善地发展;另一方面,当下受养老机构价格昂贵,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偏爱,以及孝道观念的影响,即使家庭养老不堪重负,但其基础作用仍需重视,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一直发挥着照顾老年人的基本功能。正如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家庭照顾较多依赖失能老人的配偶和子女,非正式支持遵循近亲——远亲——朋友和邻居的社会关系序列。其中,在照顾责任方面,配偶照顾者承担照顾责任的自觉性要高于子女。针对家庭照顾者的照顾特征、需求和社会支持,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有如下发现: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