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建设
——以杭师大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摘要: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建设,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但由于发展历史短暂,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又是一项新兴发展的新专业,在社会工作专业“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也出现了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缺乏专业标准和专业特色等问题。通过回顾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国内外对于社工专业建设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系统的梳理,指出了现有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据此,选择本毕业论文的选题,深化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社会工作; 大学生; 专业建设; 专业能力
-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历史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与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它致力于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来预防和解决因不良互动方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在西方社会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社会工作专业化始于19世纪末,在此之前,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就有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788年德国汉堡市的社会救济制度以及之后西方国家各类型的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实施和发展,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就西方国家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萌芽阶段;(2)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社会工作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的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学说和工作方法正式形成;(3)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和职业地位有所提升,国家非常重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4)20世纪80年代到至今,社会工作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专业体系。
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则相对较迟。20世纪20到30年代,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开始在我国萌生。1922年北京燕京大学创立了社会学系,1948年开始陆续有高校先后开设有关社会工作的专业课程,198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率先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1986),19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院校增长迅速,到如今有200多所高校设立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全国社会工作教育呈现一种燎原之势迅猛发展。然而,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国家缺乏相关立法、缺乏高层次的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本土化、系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社会工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缺陷等问题都从不同方面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国外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建设的相关研究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英美的社会工作教育已经进入以专业能力为本的教育阶段,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品质已有保障。从19世纪80年代起,欧美国家对社会工作提出了“专业能力”的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能力的概念被提出,并不断获得重视,主要是受当时“福利国家危机”和社会工作专业无效能的影响,公众对社会工作专业失去信心,进而提出了“能力为本”(Competence-based)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求(陈丽欣,2009)。在此基础上,欧美国家建立了符合其自身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模型和教育体制,主要包括价值观、理论与知识以及技巧三个方面。比如,英美的社会工作课程设计框架就各有侧重,英国社会工作学位教育更强调实务技巧与对英国服务对象和社会环境的了解,并提供多个领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 Education,2008)[1],而美国则更强调宏观层次的课程,将价值观和伦理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了美国更重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2006)[2]。
相对而言,美国的社会工作已经是一个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了,是美国社会福利服务的中坚力量,美国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社会工作学位体系,不如本科与硕士学位分别为社会工作学士学位(BSW)和社会工作硕士学位(MSW),博士学位则是社会工作博士学位或社会工作哲学博士学位。同时,美国绝大多数的社会工作课程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院系,社会工作在国家高等教育统计中已经被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来统计。
- 国内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建设的相关研究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引进与发展较晚,社工专业能力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综观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力建设相关的文献,对于社工专业能力建设研究的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