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越轨行为的心理形成机制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4-07-15 21:25:41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心理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

首先,对留守儿童、越轨行为、心理形成机制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其次,从依恋缺失、社会支持不足、自我认知偏差、群体影响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和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揭示了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心理形成的复杂机制。

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有效预防和干预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心理形成机制;依恋缺失;社会支持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的心理形成机制,有必要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1.农村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务工或经商,将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由父母以外的其他监护人代为照顾的儿童。


2.越轨行为:也称偏差行为,指违反社会规范、偏离社会期待的行为,包括违法犯罪行为和一般违规行为。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越轨行为主要表现为逃学、旷课、打架斗殴、偷窃、网络成瘾等。


3.心理形成机制:指个体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它揭示了心理现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影响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