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我国最低生活保障事业逐步迈向规范化和体系化。但在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使用最低保障制度以及合理处理最低保障中存在的社会道德问题也越发的重要。
最低生活保障本是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然而现在出现了一些人争相采用不合法手段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现象,他们的生活水平甚至是十分优越的,可依旧占取者保障金,这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是一种侵害,同时对于普通公民的道德观进行了冲击,产生一种不良的社会影响。再者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人员也存在者许多道德风险。
因此本次研究将对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中存在的道德风险进行探究,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其社会影响以及相应处理的对策。
二、研究现状及对策
本次研究中的道德风险原先是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这一概念放在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中的表现则为骗取低保,吃空头低保以及非法挪用、占有低保金等行为。在中国被称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救助制度,由民政部于1999年9月宣布,已在全国668个城市和1638个县治所在的镇普遍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又于当年10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行,自此,这张最后的安全网已经成为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和反贫困战略中的一道重要防线[1]。 然而最低保障救助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人情低保,实质上人情低保的产生使得我国低保政策执行时所反映的价值理念发生了微妙的转变[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社会的道德观念。由此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宁吃低保也不就业的现象常常发生 [3] 同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未能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来。即使被纳入,由于标准偏低,大部分家庭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善[4]。
再者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经费比较紧张。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要经过地方反复调查取证和层层审核,这一系列行政程序的每个环节都会发生经费开支。另外印制各种表格簿册、添置现代办公设备及日常办公用品也需要经费。这些经费问题, 至今仍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5] 。
很明显我国最低保障制度起步不久,而美国救助制度丰富,在罗斯福年代就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6]。与之相比我国的最低保障制度还不完善,比如,我国最低保障政策中的负激励效应,反而使部分人消极就业[7]再者我国最低保障资金缺口大,最低保障工作管理不完善[8]而且从事工作的人员工资水平低,专业素养有待提[9]。
面对这些问题,谢永行认为救助中一方面要强调社会公平,救助范围要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另一方面,社会救助要兼顾社会效率,其救助水平不能太高,以免社会成员产生惰性[10]。祝建华认为要做好定义最需要的人的工作,把救助目标和保障目标做好[11]。同样赵立琴认为重新划定最低保障对象范围,定量救助,减少惰性也是十分具有意义的[12]。无可置疑科学地制定低保人员的审核条件和方法很必要[13]谭兵认为香港综援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比较高,他们专职负责综援项目,不需要兼顾其他社会救助业务,中上层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与专业水平均比较高,大都有大专以上的教育程度,这对内地的低保工作很有借鉴意义[14]。针对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紧张的问题,近年来,各地纷纷拓展筹措资金的渠道,如组织捐赠、义演等慈善活动,依靠民间力量建立互助基金、扶贫基金等[15]。此外,鼓励有劳动力人员就业[16]消除数字鸿沟、根除信息贫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迫切需要的[17]。
三、总结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