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工介入研究 文献综述

 2021-10-14 20:47:3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拉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孤身进城,无法举家迁入,因此,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于是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近年来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新闻事件不断出现,使得这一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学术界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出发,以社工介入为角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从社工介入的专业角度出发,一方面为今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帮助个人、家庭、群体等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其与外在环境的适应性,维护了社会公正,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多种原因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监护问题、安全问题、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四个方面。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法律规定不完善、政策不合理且可行性不强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监护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监护能力不足、监护质量下降、监护效果较差;委托监护职责不明确,容易产生纠纷;监护方式经常变化,使留守儿童产生安全缺失感;逆向的监护,使留守儿童过早地承担起成人的责任等[1]

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农村的安全教育力度薄弱、宣传资源的缺乏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司法保护制度缺位 [2],加上留守儿童自身年幼,思想单纯,辨别是非以及自我防护的能力弱,因此很容易受到人身侵害或者意外伤害[3]。近几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着实令人担忧。

除此之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复杂的,因为教育不仅仅指的是文化教育,还指的是家庭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文化教育上,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条件相对落后,教师队伍薄弱,学校不仅要承担固有的教育职责,还要代替家庭照管孩子,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出现了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态度散漫、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呈下降趋势、失学辍学现象频频出现等问题[4]。在家庭教育上,由于父母长期远离子女,因此家庭教育缺失是必然现象。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后、教育管理畏难、德育工作的迷失[5],从而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纪律散漫,行为偏差、做事缺乏自觉性、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4]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则是最常见的问题,在生活上缺乏足够的亲情抚慰、在学习上缺乏辅导与关注、心里的困惑难以得到解答、在性格及行为习惯上缺乏指导都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看,胆怯、懦弱、孤僻、任性、偏执、抑郁、冷漠、仇视、自暴自弃、自私、自控力差和厌学情绪严重都是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性格特征[6]

由此可见,社工介入留守儿童问题是必要可行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临时性缺位而造成了生活、学习、心理问题上的困境,社会工作有必要发挥其专业优势,帮助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疏导上进行自我调适,协调各种支持性资源以助于他们同非留守儿童享有同样快乐、健康的生活,维护好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做一些实务性的工作,这正体现了社会工作功能与留守儿童问题的契合性[7]。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委托监护人的精力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包括家人等自然支持体系的支持,同时目前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也很难得到政府等正式支持体系的有效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专业社会工作等非政府组织获得有效支持[8],这体现了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的必要性。至于可行性,社会工作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理论方法体系,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被称为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9],也就是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性在于社会工作的功能和方法适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10]

但是,社工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包括: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缺乏;非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条件不足;当地人民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低;配套经费、资金短缺;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农村留守儿童缺少针对性[11]。只有解决了社工的困境,社工才能更好地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在有关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献中,许多学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介入,即宏观、中观和微观,下面就是对这三方介入的具体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