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初探及有效预防策略—以东阳市虎鹿镇初级中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9 09:23:14

校园暴力初探及有效预防策略的文献综述

摘要:校园暴力案件层出不穷的形势下,在初步探究校园暴力的种类、成因以后对校园暴力做出一个适当的界定。学校、家庭、社会方面该如何去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在校园暴力已经发生的情况下,社会该怎么减轻对受害者的伤害 。

关键词:校园暴力;预防措施;被害人救助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校园暴力的案件层出不穷,但是对于校园暴力究竟是什么,却没有一个准确的统一的概念。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是多样和丰富的。综观国内学者对校园暴力所作的界定,可以概括出两种代表性界定模式:以“校园”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

以“校园”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校园内部,一种是校园周边。这种模式下的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是师生。李大鹏指出,校园暴力行为是指发生于学校内的暴力行为或犯罪行为(李大鹏,2004)[1]。管晓静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行为(管晓静,2002)[2]。遇旻指出:校园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之中的个别学生出于谋利、炫耀、控制等动机,经常性地欺负弱小同学,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的不良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校的青少年学生中,某些人无端地、长期地挑衅、欺负、虐待、殴打弱小者,如:抢夺低年级同学的财物、文具,向弱小的同学勒索钱财,殴打、侮辱、责骂弱小同学,收取保护费(遇旻,2003)[3]。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既包括老师又包括学生)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张旺,2002)[4]。中小学师生普遍认可比较严重的身体攻击和性骚扰为校园暴力,不太认可言语攻击为校园暴力。教师比学生更认可身体攻击为校园暴力,而学生比教师更认可言语攻击、财产破坏和一般性的体罚为校园暴力(杨宏飞,2005)[5]。美国预防校园暴力中心将校园暴力定义为:任何破坏了教育的使命、教学的气氛以及危害到校方的预防人身、财产、毒品、枪械犯罪的努力,破坏学校治安秩序的行为。

以“师生”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内,师生既可以是受害人,也可以是加害人。 徐久生认为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暴力行为,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社会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简言之与在校师生直接有关的暴力行为均可界定为校园暴力(徐久生,2004) [6]。

姚建龙认为,校园暴力的定义既要能够概括这一现象的基本特征,反映社会公众对这一现象的基本认识,也要有利于对这一现象的防控,这是在对校园暴力进行界定时必须要考虑的前提。基于这一考虑,大体上可以把校园暴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1)发生在何处?即空间要素;(2)谁是加害人?即主体要素;(3)罪过形式是什么?即心理要素;(4)危害结果是什么?即被害要素;(5)以什么样的方式实施的?即行为要素。(姚建龙,2008)[7]。

在对校园暴力界定有一个初步了解以后,最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实践,该如何做好校园暴力的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