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互联网 ”时代的全面到来,“互联网 ”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都产生着革命般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论述了国内关于“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国外互联网技术在德育方面应用的成果现状,着重研究了其中对“互联网 ”化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变化的分析内容,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影响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对于“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信息传播高速、便捷,信息技术也不断地适应着我们的社会发展需求,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愈加紧密,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明确提出了“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强调了“互联网 ”时代对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紧抓好“互联网 ”时代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主动地顺应新常态,探索在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
1.2017年以前的国内研究情况: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全国范围内对“互联网 ”的研究逐渐兴起,但当时国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的领域还主要集中于新媒体视阈下的研究,将原有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论之中,对“互联网 ”的认识还未从传统互联网技术的视阈中脱胎出来,或者是从单纯互联网交互理论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题研究还相对较少,2016年3月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仅有800余条。
但在这一阶段的研究指中,也存在一部分文献对于之后的研究有启发或者借鉴意义,主要从新媒体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和宏观环境。(季海菊,2015;钱国军,2015;李媛媛,201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