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到人文——论孔子的山水情怀》文献综述
摘要: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大儒,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作为贯穿我国历史的一大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纵观中国古代社会,中国的文化体系其实就是一种儒家的文化范式,后世对孔子思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而孔子周游于山水之间,其自然情怀蕴含于其思想体系当中,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山水; 仁义; 德育;自然
一、文献综述
钱钟书先生写道:“人于山水,如lsquo;好美色rsquo;,山水于人,如lsquo;惊知己rsquo;。” 美国学者乔治·桑塔耶纳在他的名著《美感》中也写道:“对于人,整个大自然是性欲的第二对象,自然的美大部分都是出于此种情况。”钱先生和乔治先生谈的是一个意思:人爱山水之美色,并引以为知己和生命伴侣。孔子也爱山水,然而,他从山水中读出的是“仁”和美德:“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赋予山水和物以道德人格的解读,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点,深入到了中国人的骨髓,乃至成为了中国人性格的独有元素。这种山水情怀对于人的品格和气质的提升是具有实际效用的,同时,这种“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对开展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培养全社会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大自然的思想意识有重要的作用,符合我国当前科学发展观的道路。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孔子旅游思想的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发表了一些论文,并在一些著作中有专门章节论述,如章必功著《中国旅游史》,王淑良著《中国旅游史·古代卷》,郑炎著《中国旅游发展史》,胡幸福著《中华旅游文化》及喻学才著《中国旅游文化传统》等。对孔子旅游思想的研究,涉及孔子旅游活动的分类,远游观和近游观、提倡听乐观礼的文化之游和体山悟水的自然之游、反对佚游等旅游态度,以及山水比德的旅游审美观等,并且多认为孔子的旅游思想是功利性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