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公众感知调查研究#160;文献综述

 2022-03-25 20:16:52

文献综述

江苏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公众感知调查研究

一、背景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民对美丽乡村满意度与美丽乡村建设是息息相关的。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是中国传统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基础是美丽乡村,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建设要“强富美”,其中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人民网江苏视窗推出“中国江苏美丽乡村(镇)”栏目,全方位记录江苏各地开展建设美丽乡村进程和精彩动人故事。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对美丽乡村公众感知情况的研究

近些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在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时,多数集中研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或是如何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美丽乡村这两个方面。研究美丽乡村公众感知方面以及公众满意度相关的并不多,仅有的一些研究方向,研究的内容也大多集中在某一个示范乡村的某一个建设方面进行研究讨论。总体来说,对于全国美丽乡村满意度的研究较少。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公众感知的研究,国内专家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定性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在定性研究法中使用较多的是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综述研究法。宋吉贤(2017)以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对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个发展阶段(2003~2015)进行分析,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的不断改善,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村民对乡村环境改善满意度较高。闫浩(2018)站在基层政府绩效考评的角度,以河北省“葡萄风景小镇”为例,基层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重视村民需求,带领村民参与到建设中。随着乡村的建设不断发展,村民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周裕宁(2017)以大洼区美丽乡村建设为例,站在农户的角度上,对美丽乡村建设前、建设后和建设后期维护管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户无法理解美丽乡村的真正内涵,政府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导致村民满意度整体偏低。在定量分析的研究过程中,大部分专家学者都运用数学模型对研究指标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了解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感知状况的分布情况。季小霞(2016)以江苏省近些年美丽乡村建设为例,运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研究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认知程度,其中村民认为在基础公共设施和村容环境方面变化最大,所以在这两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是村民对美丽乡村具体内容理解较为片面,政府发挥的积极带领作用不明显,村民对此满意度偏低。刘晶(2018)运用 probit 模型对村民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民对网络设施和文化程度满意度较低。而对于改观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满意度最高。根据国内学者对美丽乡村建设满意度可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差异较大,所以导致在不同地区村民满意度各不相同。在发展较完善的美丽乡村中,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完成度较好,相关管理机制较完善,重视村民的需求听取村民的意见,所以村民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在一些建设发展不协调、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的乡村中,村民满意度相对较低。

(二)国外对乡村满意度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