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基地适宜性评价——基于自然资源的视角文献综述

 2022-04-05 21:30:24

文献综述

康养基地的建设是以森林生态系统和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资源为依托,利用地方特色提供运动疗法、饮食疗法、水疗法、芳香疗法,以及文化启智、自主训练、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森林康养保健项目,以促进到访者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目的,满足不同人群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特定区域[1]。

一、森林康养基地现状

德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浴基地。目前,德国的森林疗养基地约为350余处。同时,德国也带动了世界各国森林康养的进程。日本最先向德国学习,林野厅作为早期的森林疗法的主要推动者出台《森林疗法基地构想》,并规划2006至2016年十年建设目标。2006年日本成立了“森林疗法研究会”,展开了对森林康养的研究,协会成立后森林疗法基地在日本迅速发展,截至目前,日本拥有89处自然修养林,62处森林康养基地。韩国目前拥有比较完善的森林疗养基地标准体系和相对应的森林疗养服务人员等级培训及资格认证体系。目前,韩国已经拥有162处自然休养林,4处森林康养基地,每年有1/5的人口参与到森林康养活动中。

拥有近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在健康城市建设与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居民对以森林为基础的森林康养休憩活动的需求日益提高,森林康养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政府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也愈加重视。因此,森林康养作为一种健康体验模式将越来越受到青睐。在中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自2017年起初步发展,为了响应国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森林康养和养老产业规划,国家出台了超过500多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验点已经通过审批,下放于我国20多个省份。同时,为使森林康养发展更好地贯彻于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关于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政策意见,并于2019建立了首批中国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再次从政策上突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目标,力争充分满足社会对森林康养服务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要求。

二、小结

现阶段,我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经验不足,试点选址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与建设指导系统,无形之中,造成了森林康养产业开发的随意与盲目,其原因是我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是由镇级单位由下而上汇报的模式,各申报主体单位按照国家林业产业局制定申报要求自主评判本单位是否符合评审要求,若符合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要求者便提交相应的申报材料层级上交给一级林业主管部门推荐,省林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列入推荐名单,以推荐函的形式发至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由各分会专家进行评选、公示、认证。这一套评审程序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市场的作用,但是,这种由上而下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缺乏全国尺度的规划评价,缺少有关生态保护、森林资源方面的分析,缺少政府部门统筹安排,这就导致了现有的选址建设混乱,导致市场无序或过度竞争,导致试点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此外,现有评价方法根据国内外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分为森林康养资源和森林康养基地利用条件两大类型,诸如基地森林覆盖率、天然林比率、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空气负离 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PM2.5、声环境、大气质量、 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等指标[2],微观尺度的生态 资源评价、设备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占的比重较大,全国尺度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急待展开[3]。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