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文化馆新馆建筑外环境设计文献综述

 2022-04-13 19:58:12

摘要:一个城市想要在时代的洪流中挺立潮头、屹立不倒,离不开妥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城市形象建设,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面貌,是城市综合实力与素质的展现。城市文化馆附属绿地是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新名片的重要场域,对它的空间布局、流线处理、功能设计、植物造景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需要体现过渡协调和展现城市特色的作用。结合现有相关附属绿地的景观营造研究以及案例,总结其研究方向、营建方法以及景观特色,对本课题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外环境设计;附属绿地;

  1. 前言

深圳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也作为我国引领改革与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城市,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旅客来旅游参观。围绕着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科创名城的要求,深圳亟须一张闪耀的城市新名片。本研究作为深圳市龙华区的地标性建设项目,通过对深圳市文化馆新馆的附属绿地的设计,能够加快推动该地块发展成为扬州布局精致、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附属绿地具有交通组织、空间过渡、景观改善、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往往会非常注重周边附属绿地与建筑之间外观的统一性、功能的协调性,以塑造二者之间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在此过程中,附属绿地的功能也渐趋多样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游赏价值。

  1. 正文

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环境设计的发展历史上,附属绿地是伴随着功能性建筑的大量兴建而相应出现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建筑附属绿地也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密不可分。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建筑外环境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附属绿地往往由于其所属建筑具有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色而在景观的营造上独具特色,又要兼顾与社区环境的协调性,需要发挥“桥梁”的作用,避免建筑与城市整体环境的脱节与矛盾,保持空间秩序感与整体感。不少学者从附属绿地的过渡性质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并关注游客的观赏体验,为附属绿地植物景观发展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第二,作为人化特征尤为明显的绿地类型,附属绿地着力服务于人的需求,即通过物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满足人们使用方便、寻求心理平衡、增加社会交往和感觉舒适等提供可能性和选择性。学者们在进行附属绿地的历史研究时,往往以人们的使用需求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其户外生活、空间使用方式,对特定条件下的园林景观进行研究,进行分析,提出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对策。

第三,学者们也从拓扑学角度,以多个建筑或建筑群的外环境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其附属绿地的空间划分、场地及设施、交通组织、景观营造等各个方面,寻求空间在连续改变形状后依旧不改其性质的特性,并着重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外环境设计进行了现场调查与测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其空间艺术特征与空间布局特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