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游园平灾转换设计——以南京市南炼公园为例文献综述

 2022-04-14 20:53:56

文献综述

城市小游园是以全体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便于市民到达和游憩,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结合作为主要存在形态,满足市民欣赏、休闲需求的城市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小游园的功能也变得更为综合多元化。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且地震是危害最大、分布面积最广的城市灾害,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庞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遭受地震灾害,极易产生连锁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二次灾害。所有无论是我们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对城市的安全性和综合避震减灾能力都提出了越高越高的要求。然而城市各类绿地中,游园绿地具有分布广泛、布点均匀、可达性好、有较大规模和相对完善的设施等特性,所以城市游园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在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外城市防灾绿地建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欧洲许多建于地震区的城市为了防灾减灾需要,在灾后重建的规划中改变了原有的城市形态使之成为相对完善的防灾、避灾、救灾体系。

美国1871年开始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随后芝加哥公园的诞生成为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的先驱。用开放性空间布局来防止火灾蔓延,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得公园绿地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种规划方式也给日本第一个系统性绿地系统规划——关东大地震复兴规划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日本,近代对城市避震减灾绿地建设最完善的国家。日本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四面临海的一个岛国,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至于日本是一个地震十分频繁的国家,因此日本政府对防灾救灾工作相当重视。其中城市建设防灾空间、建设防灾公园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1995年日本发生强度7.2级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公园成为地震后直接的避难场所、救援飞机起降场地、救援人员驻扎地及临时一员所在地和灾民临时住所;公园成为地震后的救援物资配给、保管城市和救护基地,向受害者提供各类生活信息和咨询服务;地震后,公园一度成为重建工作的据点。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条件具有多样性。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了建设清洁、安全、优美、舒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1992年,国家建设部开始倡议建设园林城市。200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首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试点城市有青岛、扬州、南京等。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对发展城市应急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以北京为例。1993年,北京提出了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的理念;2004年,朝阳公园开始建设应急避难疏散场所;2005年,北京制定了北京中心城地区及其他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2006年,北京曙光公园开始规划;截止2010年北京已经建设了29处防灾公园。

中国在防震减灾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7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年,发布《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001年,发布《北京市实施lt;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gt;办法》;2003年开始实施《场所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建设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城市防灾避险哪里的意见 建城【2008】171号》;2017年,党“十九大”提出,推进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防灾能力刻不容缓。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系统在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的发展是每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发生的历史进程,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历史进程中,城市所聚集的人口快速增长,财富迅速碰撞,城市的经济活动日益集中等因素加剧了城市软硬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所在此的损失和破坏影响日益巨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综合避震减灾能力的要求也城市基础设施不适当应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建设城市避震减灾设施与用地在当下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平灾设计的城市游园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起到平衡自然的作用和提供给城市的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