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植物文化及对植物造景的启示文献综述

 2022-06-14 22:25:40

《诗经》植物文化及对植物造景的启示

文献综述

1.《诗经》名物学

最初对《诗经》中的植物研究主要是夹在研究各种“名物”之中,比如秦汉时期的《毛诗故训传》、《尔雅》、《释名》,在训诂的同时伴随着名物解释的出现。从三国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开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门针对《诗经》里的名物研究专著,他考证注释并详细记载了每种动植物的古今名称、形态特征、分布范围、使用价值并对它们进行分类(雷晨,2012)。自此之后,《诗经》名物学兴起,但是直到清朝以前,因受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影响,大都以《诗经》动植物及相关自然名物研究为主体,如宋代蔡卞的《毛诗名物解》、元代许谦的《诗集传名物钞》、明代吴雨的《毛诗鸟兽草木考》等,清代除延续前代研究,进行注释矫正外,逐渐开始出现专门研究植物的著作,如清代赵佑撰的《草木疏校正》等。近年来,专门研究《诗经》植物的著作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如李尊义的《毛诗草名今释》、陆文郁的《诗草木今释》、吴厚炎的《lt;诗经gt;草木汇考》、胡相峰的《lt;诗经gt;与植物》、高明乾等的《诗经植物释诂》、潘富俊的《诗经植物图鉴》(雷晨,2012),国外有日本冈元凤《毛诗品物图考》等。

2.《诗经》植物意象

关于植物意象研究的更是不胜枚举,如《诗经》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并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王青认为古人特有的交感思维 、强烈的生殖崇拜心理及现实生活体验共同生成了植物意象(王青,2007)。王年年把《诗经》植物意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归纳为描述性植物意象、比喻性植物意象和象征性植物意象三种类型(王年年,2010)。王艳芳认为诸多植物在《诗经》中的意象含义通过 《诗经》 的影响传承下来, 并在今天的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有所体现(王艳芳,2012)。闫凤专门针对《诗经》中的花卉,得出它们的内涵意蕴主要体现在赞美女子、表达情爱和抒发父母兄弟之情,这些文化内涵产生原因主要是当时人们的崇拜观念和生命思想,这些花卉寓意在后世发展中有传承与演变两种情况(闫凤,2018)等等,这为研究《诗经》植物文化对植物造景的启示奠定了基础。

3.《诗经》与中国古典园林

但目前通过《诗经》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初期形式及植物应用,还基本处在初步阶段。与此相关的学术著作主要集中在园林与中国文化的探究以及《诗经》与中国文化的研究,通过对《诗经》的研究,从民族传统意识的角度,诠释古典园林生成和发展的文化因素(牟莉莉,2013)。从正面研究《诗经》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期刊论文也不是很多。从《诗经》的研究角度和古典园林文化的研究角度出发,涉及到这方面的研究的有,重庆大学戴秋思提出了“传统园林之文化关联”的概念,挖掘园林文化的思想基础——传统自然观、思维模式,并进一步地分析出园林艺术发展历程具有时代特征(戴秋思,2004);此外还有杨秀娟认为《诗经》时期是中国山石文化的萌芽时期,奠定了名山大川的审美基础(杨秀娟,2010)等等。

以上都是从文化精神方面探讨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未有全面系统地对《诗经》中的中国古典园林雏形和植物应用和配置进行分析归纳,但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第三版)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有非常全面的阐述,并且有少量提及《诗经》的内容;同时潘富俊先生的系列《诗经植物图鉴》对植物进行了用途分类,对栽培树种有一个大体的归纳;牟莉莉论述了《诗经》文化特征、哲学思想以及审美情趣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诗经》与园林山水的关系和《诗经》“比兴”意识,并结合古典园林的动植物意象阐述《诗经》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牟莉莉,2013);这对都本文都有一个初步的参考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