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研究文献综述

 2022-06-15 23:32:48

乡村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2020年悄然来到,随着经济的提升,市场的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已经得到了成效。在生活越加富足,经济条件越加充足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更上一层楼。从2007年开始,国家将目光慢慢聚集在乡村建设上,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农村1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

以当今现状来说,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已成定况,面对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人们更倾向于返璞归真,去繁从简,从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生活中挣脱出来,归还乡村之中,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相伴,这也是近几年农家乐盛行的原因。综合政策与人文两个方面的分析,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主流已是大势所趋,但乡村植物景观设计却往往容易被忽视。

正文:

张万昆,尹瑶瑶,宋健在《乡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以魏县杨甘固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乡村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居住人群逐渐转为以老人、小孩为主。为了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以适应居住人群的需求,可以从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规划和营造上来加以改善,更多地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整个空间的景观营造上,植物景观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园林植物改善老年人和小孩的生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最关键的问题。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成为近年来的热潮,本意是为了推进乡村的景观建设,改善乡村“脏、乱、差”的环境现状,促进城乡结合与发展,但乡村景观建设却慢慢走入误区。乡村的最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就是植物,但在乡村被设计规划的时候,这个元素却显得不那么重要。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1、太过“城市化”。过于追求“城乡一体化”。有些乡村的设计规划建设急于求成,想向城市靠拢却忽视了乡村的根本性职能。将城市的植物带到乡村之中,取代了乡村的原生植物,就好比将横平竖直的建筑建在乡村中,单独看着貌似十分好看,可如果将视野放大,就会发现它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显得尤为怪异,植物也是如此,单看这一个植物群组觉得赏心悦目,颜色层次丰富,放在乡村里却总是略有不妥,因为失去了乡村的原有韵味。城市的植物都是精心修剪,为了让人看得舒服,迎合人群需求,而对于乡村来说,是人类适应环境,乡村的植物不修边幅,狂放张扬,这就是乡村的韵味,乡村的野趣。其实人们很容易忘记城市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仿自然,仿生态,但到了乡村设计中就会很自然地去照着城市景观去设计,然后设计出一个仿城市乡村景观,而投入使用的结果是。我们应该结合当地传统文化,以适用性、整体性和艺术性几方面为原则,对乡村的街道、广场和园艺种植区进行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

2、原生植物利用不当

王栋在《乡村绿道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指出:乡村绿道景观设计的原则是生态、自然、经济、乡土文化、安全、绿道整体宽度。撇去绿道不说,单单就乡村植物景观设计来说,设计的原则完全可以用生态、自然、经济、乡土文化来概括。乡村的原生植物应该作为乡村植物景观设计的主力军,一般来说乡村的原生植物包含以下几种:古木、自然花草、农作物、树林。古木无疑是乡村植物景观的一大特色,那是真正活了几十年乃至百千年的土生土长的古木,它早已与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它所带的历史沧桑感与沉淀感绝不是一颗移植的名木可比拟的。农作物是乡村的代表,但不少的乡村建设把曾经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抛弃了,同时也抛弃了路边无名的小花小草,因为需要作旅游景区,乡村需要更好看,颜色绚丽的外来树种代替了原生植物。乡村变的更多彩了,但也失去了乡村特有的风景。关于乡村植物景观设计的树种原则,个人认为以乡土树种为主要景观树种,减少人工化、工业化的景观特征,这并不是说反对引入新的植物物种,而是在保留原生植物的情况下,选取合适的植物引入,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乡村植物景观设计更应该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尽可能保留乡村的原有风味,再略加修饰,更显精致,要做到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结合当地文化,体现出区域的地方特色,呈现区别于城市的独特景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