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
1.1.1 关于历史街区
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普遍重视城市历史街区和地段的重要性。而其中,国外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理念演变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些重要的国际法令上,从1933年8月,在国际现代建筑学会上通过《雅典宪章》要求对于历史街区做出明确的保护,到1994年在《奈凉文件》中指出:“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原真性置于固定的评价标准中来评判是不可能的。”历史街区保护的范围不断增大,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历史街区保护思想和理论。
国外在对历史街区保护方法上的研究多从现实需求出发。Akansel和Minez在分析土耳其西部城市Ediren历史街区的现状及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对遗存历史街区的特色价值进行了确定性分类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Francesco Lo Piccolo对意大利难不成是帕勒莫的历史街区更新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历史遗存的特色及衰败过程,并详细介绍了更新的实施方案。Walmsley认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倾向于开放性或外向型保护,把历史地段、自然景观、沿途景色及城市风貌联合起来开发成大型的公共产品。Kevin认为历史街区可以通过历史遗迹。艺术装饰、旅游纪念品等吸引游客,使其感受到历史街区的价值。
1.1.2 关于消费空间
20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战后工业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西方世界广泛出现了鲍德里亚(J.Bau-drillard)所称的“消费社会”,并向全世界开始蔓延。消费成为社会关系表达、交流、沟通的 一种方式,代言了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塑造了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的新语言模式。就城市社会而言,从生产社会步入消费社会后,城市空间也对消费主义充分响应。“空间消费”所涉及的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物质空间,而如列斐伏尔所言,是一种“社会空间”。他曾指出:“空间像其他商品一样既能被生产也能被消费,空间也成了消费的对象。某种程度上无论我们在山上或者海边时,我们已经消费了空间。当工业欧洲的居民南下到成为他们休闲空间的地中海地区时,他们正是由生产的空间(space of production)转移到空间的消费(consumption of space)”.由此城市空间便深深的打上了消费主义的烙印,有消费主义引领的城市消费空间被广泛塑造与生产。
由上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历史街区”、“消费空间”都分别有相关的研究,但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消费空间的研究甚少,大多数是关于消费与城市空间关系方面的研究。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关于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包含着两方面的重要特点,从空间景观方面体现了地区在某一历史时段上的典型建筑格局与建筑特点,并且以建筑群的方式展现,能够代表地区的传统建筑风貌;从社会文化方面展现出地区历史传统风貌,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展现出城市的历史结构与生活方式,聚集了地区的传统文脉。而国内关于历史文化的街区主要从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文化与社会学角度、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