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现状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07 13:11:03

文献综述

本文献综述是在查阅大量期刊、出版书籍和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述评。文献来源:中国期刊网(CNKI)、Web of science。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扬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现状调查研究

1 研究背景

根据国家公布的《文物保护法》可知,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同时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自古以来便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历史文化街区。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在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街区方面,必须要做到保持历史原真性、注重文化传承这两点。但是仅仅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有面貌,施行静态保护的手法,会浪费文化资源,进而导致文化街区的衰败。历史文化街区想要发展必须得进行适当开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它的保护不是简单的规划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实践。商业化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动力,但是商业化与破坏原真性是完全不一样的。国内目前历史文化街区的具体保护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将保存较完整的历史街区进行维护和修复,打造成为旅游景点,比如苏州平江街区、观前街区等;二是对已经衰败的历史地段进行商业性的改造,通过房地产的运营,转化为高档的休闲性消费场所,典型案例就是上海新天地。

本次调研对象是扬州东关街。扬州政府确立了“文化底蕴看古城、现代文明看新区、风景名胜看蜀冈、经济实力看沿江”的城市发展布局,东关街作为明清古城区的核心区域,成为“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试点工程。东关街在历史上本就是一个商业街埠,采取商业保护模式是必然选择,如今东关街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手工艺、特色小吃和商业老字号集中地。但是,无论是哪个历史文化街区,在其开发的过程中,商业化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商业化可以提供街区保护的资金动力,推广城市地域文化,带来其他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另一方面过度商业化违背了原真性的原则,会导致历史文化的没落与衰亡,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城市。本此调研集中分析东关街建设现状,从建筑、街巷等方面分析东关街商业保护模式下20年来的状况,权衡其优缺点,在理论上为未来其他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做借鉴。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1 国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