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近年来,我国的雨洪问题已造成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并且有加剧趋势,针对雨洪问题的多方讨论也已成为热点。
我国主要江河洪水普遍峰高量大,而河道泄流能力相对不足,蓄滞洪区是我国江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滞后,严重影响了蓄滞洪区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多发的背景下,对于洪水的防范方法往往强调治理和抵御,相对被动且效果不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蓄滞洪区内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蓄滞洪区调蓄洪水能力更是大大降低。
同时,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区内安全设施越显匮乏,分蓄洪水时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之缺乏有效管理,区内无序开发问题突出,决策启用蓄滞洪区困难,运用时需转移大量居民,转移安置难度大,致使蓄滞洪区分蓄洪水与保障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国内学者针对蓄滞洪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进行了研究,从管理、发展、建设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将蓄滞洪区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新理念,为蓄滞洪区未来发展趋势建言献策。
学者宋豫秦、张晓蕾对各大流域蓄滞洪区的设计启用频率进行了研究,以DEA模型的相对效率计算结果为参考,认为当设计启用频率等于或低于50年一遇时,部分湿地化是蓄滞洪区发展的最优途径。
学者候传河、沈福新回顾了我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历程,在梳理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相关问题与经验的基础上,对蓄滞洪区进行了分类与风险分区,并提出了基于洪水风险分区的安全建设模式。
学者王薇、李传奇以海河流域大黄铺洼蓄滞洪区为例,倡导生态修复、休闲娱乐、生活生产和防洪减灾并行的蓄滞洪区多目标利用模式,将蓄滞洪区有效运用、开发和保护融为一体。
学者黄志凌从宏观层面对蓄滞洪区湿地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蓄滞洪区湿地化将从根本上消除人水争地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是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举措。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