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匠——藻井图案的木雕艺术品设计文献综述

 2021-11-14 22:59:19

一、引言:

建筑是凝动的音乐,藻井则可被看做是一曲乐章中十分巧妙、复杂的一组装饰音。美观与否体现著匠人的用心程度与结构功力。而藻井藏於建筑内部,房梁之下,位置相对隐蔽。这次设计将与藻井相结合,与激光雕刻,木雕相结合,尝试将几何图形,对称艺术熟练成为艺术发展情况的最佳证明。将以前不易被人发现的房檐下的藻井与手工艺结合,传扬这种传统美学,数层不断变化的图案层层堆积,最终形成的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装饰艺术。同时也希望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能得到延续,不仅仅运用在房梁的装饰,更作为一种文化的代表。

二、课题国内外发展状况:

藻井是由原始的、简单藻井逐渐演化为复杂华丽的造型形式,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为发展期,宋元为定型期,明清则为繁荣期。

中国历史上最早对于藻井的描写,出现于汉代文献《西京赋》中,汉代的藻井多画藻纹。魏晋南北朝时期,藻井的装饰纹饰上,主要表现出了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西域或佛教风格的新纹饰,由活泼,明朗,明快转为庄重、浓艳。唐代井心图案则用宝相花代替,由于巧妙的变形和严密的结构加上层层叠韵的色彩,唐朝时期的图案已登上金碧辉煌的顶峰。色彩浓重、布局繁密是唐代藻井的特点。从唐朝后期开始,藻井装饰更加复杂、方井层数逐渐增多,各种边饰多达十余层。宋元时期,制作藻井开始规范化,并且有明确记载制作藻井。 明清时期的藻期式样非常复杂、更细致,有四方形八角形及圆形多种形式的造型装饰也更华丽,在角蝉、压槽板及圆井部分大量采用雕刻工艺 并且大量运用贴金技法,装饰意味更加浓厚。

三、研究主要成果:

历代藻井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材料工艺的不断演进,以及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而不断发展演变,最终成为了中国本土装饰图案体系的组成部分,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是我们学习并进行艺术创作的宝贵资源。

运用藻井图案进行艺术设计的早期典型实例是首都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装饰设计。20世纪50年代人民大会堂的部分建筑装饰采用了常沙娜先生运用藻井元素进行装饰设计的方案。常沙娜先生在2007年敦煌壁画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天花板和门楣装饰,其风格来源于敦煌唐代藻井装饰,以类似盛唐莫高窟第31窟藻井的莲花为元素,结合了建筑结构、灯光照明、通风等功能的需要,以石膏花浮雕的形式,组成人民大会堂特有的民族形式的装饰风格。”此后,常沙娜先生继续运用敦煌藻井装饰图案元素为人民大会堂进行装饰设计。“2002年,重新装修后的人民大会堂南门过厅八角方木叠套的结构藻井,以立粉彩画及相配套的木雕花门饰、沥粉贴金柱子、通风口铁箅子的装饰等设计,其风格都保持了已形成的大会堂的敦煌装饰图案特有的风格。”此外,常沙娜先生还设计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天井灯,图案风格类似于敦煌莫高窟盛唐第320窟的藻井图案。

人民大会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装饰题材取材要庄严凝重、雍容大方;主题要鲜明宏大、堂皇壮丽。常沙娜先生运用敦煌藻井图案元素设计的上述作品符合了人民大会堂建筑装饰风格的需要,并一直保存到今天,很好的说明了这些作品是成功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