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抽象艺术最初是在西方哲学和艺术史发展中产生的,代表着现代主义运动的基本方向:反传统和追求形式美感。在艺术史中众多流派的作用下,抽象艺术逐步走向抽平面化。而装置艺术,则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本次课题所探索的即尝试着将人类的情感进行概念与形式的转换,从而进行简单抽象化的装置艺术变形。简单来说是将“场地 材料 情感”所结合的综合展示艺术。本抽象化装置艺术将丰富的外形简化为直线、弧线及其交合再加上色彩表达。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简化的结果,即变形图像,体现了一种重构的可能性。
二、课题国内外发展状况:
关于此课题,不仅是在国内,即便是在国外的研究也是很少。
目前,抽象艺术在国内还算是刚刚兴起的一门艺术,是一门边缘的艺术,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开始不断提高,于是抽象艺术在国内开始被更广泛的接受和发展。
2005年吉林大学张帆的《我国公共空间的艺术文脉》硕士论文,叙述了我国的公共空间艺术种类及形式。在简要回顾我国公共空间艺术的起源与演变之后,对我国独特的公共空间艺术形式加以赏析,并阐述了我国公共空间艺术具体形式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了我国各时期公共空间艺术杰出的设计家及其理论。企图通过对我国传统公共空间艺术这一光辉遗产脉络的梳理,使人们对我国传统公共空间艺术的成就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简要来说,抽象艺术对形式构成的探索,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公共空间形态的一种探索。
对于在国外也算是一门新新的艺术概念来说,首先需要了解到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素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只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便希望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就只好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表现主义画家。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便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年前后创造出来。
抽象主义的产生除了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外,还受到工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原因。现代化的建筑和环境,要求更为概括、精练、简化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而机器运转的速度、力量、效率这些对视觉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因素,都会刺激这些艺术家去进行抽象美的创造尝试。抽象主义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它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而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最有代表性的抽象主义艺术家是俄国人康定斯基和荷兰人蒙德里安以及由他们创建的风格派.前者主要是抒情抽象的艺术家,后者开拓了几何抽象主义的道路。 进入到二十世纪,抽象艺术的发展己为视觉艺术所界定,已不再只是用来作为写实风格的对立面。具象、抽象及叙述性的内容,早在西方抽象表现中发展,获得了认定.复合材质的使用,更打开了形式表达的局限,彰显抽象艺术的丰富。继康丁斯基、蒙德里安视觉美学探索的架构之后,对于视觉艺术“抽象”一词的意义,艺术家更将其推展至社会学、艺术史等各个层面,使“抽象”呈现出可能性,其表现范围变得更为宽广。
如此,国外抽象艺术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到现在,我们只要处在任何公共空间的范围内,都可以看到形式各样的抽象艺术表现。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