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匠——坛城图案的木雕艺术品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30 15:01:31

一、引言:

它源于印度佛教密宗,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一般将代表佛、菩萨、护法神的神像或种子字、三味耶形等,以一定的组合加以排列的图案。坛城的形制构成一般由四方、三角、井字等几何图形构成。狭义上是佛与菩萨等所居住之“佛国世界”,广义上来讲则为宗教语境下浓缩的宇宙世界。坛城沙画富有深奥的佛理,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最独特的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美观与否体现著匠人的用心程度与结构功力。这次设计将与藏饰文化中的坛城沙画相结合,与激光雕刻,木雕相结合,尝试将几何图形,对称艺术熟练成为艺术发展情况的最佳证明。每一个事物依据坛城形象的原始结构塑造并与手工艺结合,传扬这种传统美学,数层不断变化的图案层层堆积,最终形成的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装饰艺术。同时也希望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能得到延续,不仅仅运用在房梁的装饰,更作为一种文化的代表。

二、课题国内外发展状况:

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藏语中称'集阔',有'中轮'、'轮圆' 之意。在汉译时,坛城还有曼陀罗、坛场等不同的音译和意译。坛城就其平面可分为4种,即大坛城、三味野坛城、法坛城和羯磨坛城。大坛城以青、黄、赤、白、黑5种颜色,总集诸尊之坛城及其诸尊的形体,描绘诸尊。这5种颜色分别代表地、火、水、风、空;三味野坛城,不直接绘画诸尊的形象,而只是描绘诸尊的标识和手印,故以此直接诸尊的本誓念愿;法坛城,主要图画诸尊的种子真言和一切经的文字义理,表示诸佛、菩萨种子文字的坛城,故又称种子坛城。修行者见到代表诸佛、菩萨各自称的第一个梵文字母,就如同拜见诸尊一样;羯磨坛城,系描绘塑造诸佛、菩萨威仪事业的坛城,以及诸佛、菩萨的铸像、画像和捏像等雕塑。坛城的制作方式有许多种,可透过平面或立体形式表现,手绘、铜铸、沙砌、木雕,各具特色。坛城构图井然有序,方圆相间,几何结构精密,俨然世界的缩影。色彩则绚烂缤纷,光华夺目,深具特殊的艺术魅力。

坛城沙画富有深奥的佛理,极秘密珍贵,传统上只在灌顶过程中开放给受法弟子看,后来才选择性的对社会大众公开。修行者用沙坛城作为一个图解或蓝图,在灌顶或是日常修行时,帮助他们观想本尊的立体宫殿。据说,只要观想坛城就可以得到内观或内在的平静,只要见到坛城的人就可以和本尊建立很深厚的因缘,坛城也可以净化被污染的环境,为世界带来繁荣。绘制坛城是一个艰辛而细致的过程,喇嘛要戴着口罩,事先磨成小颗粒状的沙子装在特制的锥形容器里,通过或轻或重的敲打控制流量,将沙子漏在模板上,细细堆砌、勾勒,而且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稍有不慎,就要前功尽弃,依尺寸不同,需费时数日到数月不等的时间。

三、研究主要成果:

由于密教修法的内容不同,坛城的设置形式和内容(陈设品)也各不相同,极其复杂。为便于人们修行,后人据其内容以金、石、木、泥(土)等材料和绘画方式分别制成样式不同、大小不一的坛城,以表示不同的佛陀世界,陈设于佛堂,以供观想。它们大都以唐卡、壁画形式出现,在寺院的各殿墙壁上或天花板上都绘有精美的坛城。绘制坛城时必须尊奉固定的格式,造像的规格尺度都有明确规定,不得改动以免降低其神圣性。

从行为的角度看,僧侣本身的创作过程也契合了图画的意图。漫长的创作,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当这个沙制的坛城在完成及法会过后。它将会被驱散。它是从外层的沙驱散向内层,代表一切老死后又回到它心中本初的状况。另外它又表达世事的无常和空性。

从艺术的角度看,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借助沙粒这种富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将宗教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还是围绕在佛周围的神态各异的生灵,还是围绕在世界周围那一圈缥缈的气,都恰到好处的拥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谐的构成了圆满的世界。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动的可能,因此整个图画必须一气呵成,就像僧侣们将自己脑中的烂熟的世界观默写出来一般。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