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7042字
基于视知觉特性的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在博物馆空间,导视系统被要求能快速正确地为人们提供路线指引,营造良好的空间秩序,提高空间利用率,创造文化表征,与博物馆相融合,满足不同国家语言和习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视觉感知特性的人对导视系统的审美、情感化、实用性和文化内涵的需求。但此类设计中针对不同人群的普遍适用性不强,基于人的视知觉特性的部分仍表现出概念式的运用,缺少科学的实验支撑。因此本研究针对博物馆这一具体类型以及不同人群能有快速有效理解标识和满足不同人群视知觉特性两个方面进行,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某一具体博物馆设计整套不同人群普遍适用、科学高效获取信息和理解信息、融合环境特点的博物馆导视系统,并通过眼动实验或实地试验验证和完善,以取得更优的设计,力求对博物馆环境中视知觉因素的应用、无障碍设计、导视系统设计、人在空间的行为需求等空间要素设计有较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视知觉特性;博物馆;导视系统;优化和创新设计
1 研究背景
博物馆是典藏、展示和研究文物的展馆,为公众提供知识和文化教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博物馆的数量、类型和主题分化越来越多,内部空间也趋于多功能和多样化,免费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民众享受到这种公共福利,有些省份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观众结构也呈多元化趋势,其中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众群体明显增加。据《中国博物馆行业转型升级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显示,2008 年初,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全面启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免费开放专项经费20 亿元。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得以加快,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博物馆的要求不再只是陈列文物,而是开始更多地注重人的感官享受和与博物馆信息的互动。
导视是环境的一部分,是动态的过程,它关注人们穿越空间的方式与他们遵循的线索。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增加,对导视系统的要求也迅速提高。目前导视系统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已经广泛覆盖,但对其科学、合理、人性化、情感化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加深。标志和建筑本身都可作为行动的线索,在设计上要考虑到建筑空间和受众的融合,也要使导视系统满足更多适用于各种观众结构。
在人整个认知世界中,80%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系统来获得。人的视觉感知对导视系统能否有效使用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视知觉特性出发,对导视系统的科学设计如信息的快速有效获得、正确指引路线、缓解视觉疲劳有重大意义,以便最终形成良好的空间秩序,提高空间利用率,达到良好的观众体验,甚至成为文化表征。但在目前的博物馆导视系统应用来看,还存在一些发展空间,比如:
有些博物馆使用的是大众化的导视系统设计,缺少导视系统和空间的融合,因此使导视系统在空间中和环境形成的对比不够明显影响人的认知,和博物馆的空间特点也达不到更准确地贴合;还存在导视标识位置不当、大小不当、色彩不当、信息不清等现象,导致导视标志的设计不符合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性,造成在空间中不能形成流畅的动线,导致人群聚集和路线冲撞,增加观众的运动量,引起视觉疲劳和错误认知,甚至影响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随着博物馆的观众结构的逐渐多样,导视系统应逐渐趋于普遍适用,满足不同国家语言和习惯,不同观众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视觉感知特性的要求,目前这一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