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生的故事性汉字桌游设计文献综述

 2022-01-11 22:01:45

全文总字数:3893字

文献综述: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桌游”是“桌面游戏”的简称,泛指在桌面上进行的游戏,即一切能够在桌面上或者某个多人面对面的平台上进行的、区别于肢体运动和电子游戏的游戏类型。这类游戏更注重对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商的锻炼,并且不依赖于电子设备和技术。桌游作为一种多人进行的益智社交游戏类型,既符合了新兴游戏的要求,又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中职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它具有多人游戏、规则多样、互动性强、游戏时间适度等特点。区别于同样风靡于学生之间的网络游戏,桌游能带给学生们更加直观、亲切的直面交流体验,避免虚拟世界所带来的距离感和孤独感。[1]一款优秀的桌游能够发挥自身的强大力量去提高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而不是一直用暴力的主题去迫害审美和降低情商和智力。[2]桌游设计的要素很多,其中受众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三国杀”的创始人杜彬博士曾说:“一个游戏的发展带动整个游戏产业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是游戏如同生命一样,也会有属于自己发展规律的生命周期。许多曾经风靡一时的游戏,如 CS,红警等现在都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然,一款游戏的成败包含了众多复杂的因素,其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和认知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3] 作为主要受众的大学生一直是桌游设计的主要对象。

目前市面上的桌游多数为欧美桌游流传过来的“汉化版”,最受欢迎的桌游多数也是源于国外,所以我想要创作一款用有中国特色的桌游。想要将桌游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非易事,在桌游传入中国时,就已经有过尝试,借助桌面游戏传播传统知识方面很多专利均涉及了传统的文化故事、书法练习、诗词国画、四季节气、传统植物梅、兰、竹、菊、天干地支以及五行、五脏、五志、五气、五化方位、易经数理、九宫八卦、社道德等。[4]但这些桌游并不成功,它们过分突出中国传统特色却忽略了桌游最初的游戏性,所以才会失败。而我要做的是把传统汉字与桌游相结合,通过汉字的组合,引导玩家自行创造故事,给与玩家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放飞思想,自由的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让玩家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代入感的国产桌游,在游戏中精准的表词达意,与其他玩家换位思考,理解其它玩家的语义,同时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国内外语言类桌游分析

(一)国内:狼人杀

游戏玩法:一局狼人杀游戏一般由十二名玩家组成,他们将分属于游戏中两个对立的阵营:狼人阵营和好人阵营。好人阵营人数较多但互不认识,以放逐投票和角色技能为主要手段,需要消灭所有隐藏在人群中的狼人以获取最后的胜利;而人数较少互相认识的狼人们则隐匿于他们之间,依靠夜晚猎杀好人和白天诱导好人错误投票为获胜手段。

狼人杀是一款经典的语言策略类桌游,游戏中的故事虽然是基于一定的故事背景,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却是差异化的。广义上的故事是对一系列有意义的事件的描述,而“狼人”故事由于起源于神话传说,又具有戏剧性的鲜明特征。故事中的各类身份角色乃至整场故事的发生都是一种“假定情境”,它将所有元素统一在一个假定情境下,故事各要素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故事进程中,二元对立双方(狼人和好人)之间相互较量,目的明确,体现出了强烈的冲突性。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直接导致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骤变,如死亡、救人等。因而说,整场游戏的故事是充满戏剧性的,它提供了故事背景,将戏剧性的故事以切实发生的情节连接起来,让玩家仿佛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增强真实性。故事文还具有超强的连贯性。即不管故事发生到什么地步,玩家如何选择操作,故事都能依据现有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直到游戏结束,所以说故事文本的因果关联和情节设置为游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每个玩家都知道游戏的故事背景和游戏规则,在了解故事的同时,也深化了玩家的情感认同,促进游戏的推进。[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