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岘茶文化村景观优化设计文献综述

 2021-12-30 22:06:22

全文总字数:7792字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虽然有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显然这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而乡村景观符合乡村与自然协同发展的要求,将其融入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能够使乡村景观的价值作用得到有效展现,又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凭据,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绿色”、“环保”、“低污染”理念的实现。因此,从城乡协同发展角度而言,将乡村景观融入城乡规划设计中,能有效增强其设计的合理性。特色乡村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色乡村的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特色主题乡村建设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区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特别的意义。文化村的建设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生产景观、村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疗养、考察、休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与一体的专项活动。
一、黄龙岘茶文化村景观优化思路分析
  茶文化景观优化要彰显特色,合理布局,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之间的衔接。优化外部交通设计,加大内部人员培养力度,实现内外软硬实力的同步发展。
1、茶文化村总体布局与景观元素空间关系。
四山三水三分地”是黄龙岘茶文化村乡村建设的最大实际和最大特质,其东临蟠龙湖,西屹卧虎亭,南向朱门,北卧龟山,山水簇拥,绿满全境。为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山水串联的独特禀赋,尊重自然肌理,在空间形态上,要跳出村域概念做规划,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周边街道、村的联动,与市区在空间上的呼应、产业上的融合,规划内容既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又囊括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娱乐等功能。在地域特色上,抓住特有的山水、茶耕、民俗及乡土资源,注重建设与山水的协调之美,建筑材料的本土之美和建筑风格的特质之美,追求真山真水、显山露水、依山傍水,初步呈现了浓妆山水、淡抹村庄,一种城市可望不可即的乡野之美。村庄规划应在透彻分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整体发展、整治及管控方案,优化空间布局、保护提升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计、改善村民住宅条件、传承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实现高效精细化管理、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2、乡土文化的保护是乡村延续的价值核心
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是乡村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地域文化的挖掘、活化和文创设计,实现保护基础上的文化传承及创新应用;通过村庄风貌特色的延续与创新,塑造带有乡愁印记的文化环境空间;通过管理机制的建立,保障文化的保护及创新活力。茶文化村的主题设计应从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文化、城市特征、地域条件、历史名人典故、风土人情、民情民俗等方面追寻,围绕茶文化村建设,突出主题与文化村空间的运用内在关系。通过主题材料的搜集、整理,再进行系统化的梳理,确定黄龙岘茶文化村的主题,从而使主题的创意理念融入到景观体系之中。
3、茶文化村植物空间与茶文化村地域空间的关系表达是乡村景观的主要元素。
村庄由于功能较为简单,规模较小,一般可归类为:村口绿地、公共活动场地、道路绿地、宅前屋后绿地、庭院用地、滨水绿地、农业生产用地等。植物空间塑造对于整个乡村空间组合、布局形态、生态效应、美学效果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孤植大树作主景,可以提示入口或空间的转折,种植色彩明快的高大乔木如银杏、枫树等可以起到识别道路及标志的作用。利用不同植物营造开敞式植物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地。公共空间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开放、自由、休闲的,在空间尺度上突出亲切感。一般根据不同活动特点,主要可以分为健身、娱乐活动、休息等空间类型。健身场地主要满足人们体育锻炼活动。适宜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下层不宜大片种植低矮灌草,既保证林下空间的通透,又满足人夏天遮荫冬天晒太阳的心理需求。组织特色花木植物,兼顾四季景色变化,结合自然山水景色,布置亭、廊、花架等园林建筑。村内活动广场以广场为中心形成反射型,并具有一定的内向性。儿童活动区周边植物选择应无刺无毒,色彩鲜艳的树种。成人休息区宜种植遮阳乔木,并设置适量的座椅,供林下喝茶、聊天、下棋等;运动场四周可砌筑花池,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较大场地的外缘可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乔木。在通村公路两边可栽种常绿乔木配以草花、花灌木、草坪。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宅间道路是进入住宅或院落各住户的道路。植物种植主要考虑其美学功能。可以在一边种植小乔木,一边种植花卉、草坪。靠近住宅的小路宜种植花灌木或地被,不能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近房基处可种植低矮的花灌木,以花境形式与建筑相结合。宅旁保留原有菜畦,采用密林形式种植,并围以竹篱,种植经济果树和乡土植物,营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景象和“农家”氛围。在住宅南侧向阳面可选择较多喜阳植物种类,种植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树木;北侧宜选择耐荫性花灌木及草坪;东西两侧可种高大落叶乔木或种植攀缘植物垂直绿化墙面,借以减少夏季日晒。农作物间套作形态与季节性轮作形成了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针对农田的斑块状、廊道状的不同形态类型,在景观设计时应区分对待。路渠配以防护性速生乔木,田埂配以经济高效的小乔木灌木。同时,注重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共生互补,注意避免可能对农作物生产带来危害的树种。
二、茶文化村景观改造模式选择和确立
1、调整原有布局。尊重乡村景观所处的环境、文化等。

采用系统化的整体发展策略,调整原有土地功能布局,改变村庄内衰败景观,对于城乡规划中的乡村景观设计来说,需具整体思想,从整体出发,考虑乡村的文化、地域环境等,使设计与自然发展协调统一,进而使设计突出优化及完善的特点。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规划将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坚持清洁、低碳、循环的理念,推广新技术和新理念,培育生态产业、清洁产业、绿色产业,为美丽乡村提供持续动力。
2、区域镶嵌、局部更新。

村庄一般都与城市的发展的历史具有密切关系,许多村庄遗留大量历史古迹、民情民俗、宗教寺庙,它融历史文化性与地域性于一体,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类乡村区域景观改造模式采用保留古迹遗址、挖掘内涵、恢复原貌、局部更新手法,塑造城市乡村地域特色,满足人们对文化的精神需求,展示其独特魅力。
3、打破原有布局,注重创新。

要综合考虑耕地资源、机械化程度、产业类型、人口密度、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等因素。村庄产业发展应依据区域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发挥村庄现有资源条件,明确村庄的主导产业。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体现基础设施适度集中布置的原则,实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有些区域因整体功能丧失,基础设施陈旧,水系污染严重,且无遗留历史遗迹遗址,也没有具有保留价值的街区历史格局和历史空间关系。此类模式是在对乡村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突破历史布局重新规划,将创新理念融入规划之中,构筑一个具有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
4、坚持因地制宜,体现差异性、特色化和多元化。

通过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发展阶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特色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主导产业明晰、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设施,为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针对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势明显的地区,乡村建设以生态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把乡村发展与旅游开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转变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坚持生态富民,实现乡村发展与旅游共赢。乡村聚落景观是由一系列景观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复合载体。同时.它又处处体现出景观形态的多样性.即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在传统村落景观设计时,运用多学科知识,使道路和建筑这类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山体、水体、田园等)协调统一、有机融合从而既体现出乡村聚落景观的整体性.又充分发挥每个景观要素的个性特征。
三、茶文化村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3.1设计空间类型
在设计茶文化村景观时,实际上是在对村庄内水景的设计,道路的设计和项目周边环境和场地景观的设计。1.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而乡村里原本就长有一定数目的原生植被,比起“引种”和“栽植”,更多的是梳理和调和,从而营建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乡村景观。2.绿道景观,景观树种和材料以当地取材为主,避免或减少维护成本高的景观,景观设计要结合当地文化,体现出区域的地方特色,呈现区别于城市绿道的独特景观。3.道路建设设计中要考虑到安全这一影响因素。对于农村公路来说,交通安全设施的地位更是十分重要。我们可以 对重点路段(潜在的事故“黑点”路段)进行加强,交通安全控制主要是针对地形、地物方面。4.情节性设计。情节性是指在挖掘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围绕特色,强化特征。在某些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可以围绕着主题内容、景观特色,强化景观的游乐性、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休闲性等综合休闲活动特征。5.发挥地域性特点,运用当地材料。各地由于地质特点、气候特点不同,在土石、植物、矿产上形成各自的资源特点,从根本上影响建筑、景观用材及构筑技术的使用,并因此形成景观特点。我们主要需要着眼于在尽可能不破坏传统的村落形态、建筑风貌的条件之下进行一定的改建,进而适应于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

3.1.1交通设计

对于旅游型村庄,可在村口、村公共活动中心等地集中布置大型生态停车场,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做好对外的交通衔接。村内道路宜成环成网布置,增加道路可达性。同时,应使消防车能方便进出,增强防灾疏散能力。充分利用原有道路,避免大填大挖,尽可能减小工程量和减少占地。

3.1.2乡村水景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