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摘要]:传统四合院以其独有的建筑形制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居住建筑的典范,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模式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传统四合院居住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其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目前,国内外老建筑的发展和改造模式呈现多样性,在有效的保护与更新改造后,以期使四合院建筑的发展模式适应当代语境下的发展形式,并寻找远逝的地域建筑文化。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从建筑个性化、现代人对居住的新需求、老建筑的改造更新三方面出发,总结出建筑改造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加深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了解,传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迎合建筑发展新趋势的需要,以期探索一条具有地域特征的四合院改造设计新途径。
[关键字]:四合院、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居住新需求、改造更新
-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传统建筑因其自身的原因,不断遭到破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在此背景下,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在这个时期迎来了新的机遇。以北京为例,关于北京老建筑的研究与更新,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一批专家、学者出版发表了大量专著和文章,探讨其文化价值和内涵,研究城市演变的规律和保护措施,为我们了解、认识老建筑的历史,发展、更新老建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1在理论探索方面:
相关研究理论有:吴良镛先生撰写的《北京旧城保护研究》,提出“有机更新”思想:保留较完整四合院,拆除更新破旧危房四合院,修缮、改造一般四合院。同时探索“类四合院”体系,既在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满足与城市环境融合的基础上,能达到较高容积率的新型四合院住宅。马炳坚先生撰写的《北京四合院建筑》系统地阐述了北京四合院产生发展的历史,在四合院建筑的形制、类型、风水、建筑装饰以及四合院建筑的文化内涵等方面作了深入地研究。为历史建筑的修缮、翻建、更新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他还有《关于北京四合院保护的思考》,提出了北京四合院的现代居住功能已经基本丧失。第一:旧的家庭组织已经解体,一户一院的居住形式已不存在;第二:四合院原来的生活情调已被淘汰;第三: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浪费;第四:与现代都市住宅比较,大多数四合院的居住质量差距较大。对于四合院主观原因的分析,都对四合院在现代社会如何继承与发展,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指导意义。孔繁峙先生作为北京市文物局的官员,从历史遗产保护的角度,发表了一系列很有见解的文章:《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整体保护的认识与思考》、《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首都城市功能的展示与延续》、《对北京当前传统四合院保护问题的思考》等。这些文章系统阐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背景和走过的艰难历程,探讨了历史名城整体保
护的方式、文化价值的认定,分析了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提出了“北京历史名城的确立与保护并不是北京历史名城的终结,而是在名城的保护与首都城市的发展中,促进名城历史的延续与名城传统文化的发展。”
1.2在具体实践方面:
在实践方面,近年来掀起了对传统四合院的更新改造热潮:70-80年代期间,重点放在名人故居和王府宅院的整治和改造上;90年代,重点落在对传统四合院的危房改造;目前对传统四合院的更新改造的实践主要分为政府主导的试点工程项目,如菊儿胡同的一至四期改造项目、南池子的整体改造项目,还有社会自发的改造,包括大杂院中居民的自建自造,房地产开发商发起的四合院别墅群建造和空中四合院建造等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