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冥想间微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2022-04-24 23:19:28

文献综述

摘要:在当今的时代下,人们往往更注重自身,缺乏与他人互动相处,在公园就常常见到各种娱乐建筑、休闲空间但却往往缺乏一个解决问题、相互交往的场所。“共享冥想间”的设计应运而生,它是一个共享的微型建筑,包括多媒体交流空间、思考空间、冥想空间、休闲空间,在公园提供人、建筑、自然相互融合的共享公共交互空间。

关键词:微建筑、共享空间、行为方式、空间设计

引言

当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小空间取代了大型项目,这种发展模式使设计师增加深度而非广度。微型建筑的诞生不仅丰富了建筑的类型,还改善了城市空间,是探索未来城市发展中新型建筑可行性的积极尝试,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在设计中重视行为方式与流线及序列的关系,能够建造出具有情感魅力及互动性强的精致空间。

  1. 行为方式与空间流线、序列设计的关系

1.1行为方式对空间流线设计的影响

流线是在空间平面布局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它根据人的行为方式、行为发生的先后关系以及所需要的空间条件而进行设计。人的行为方式具有逻辑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所产生的前后次序要求在空间中有相互对应关系。如城市的地铁站,人们首先查好路线、后去买票、过安检、进站、乘车、到达目的地,这是人的行为流线,即地铁站内部空间功能与位置的设计与划分是就按照人的行为及先后顺序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让整个空间的人流能流畅通顺。反之,如果买票机器设置在过安检之后,那么在过安检这个长直流线就会人员拥堵。又如果人们没有买票就进站,显然这并不符合事件的逻辑关系,这个空间必定是混乱的,无序的。所以空间设计时空间组织要以符合人们行为的流线为基础,然后把一定功能的空间联系组织起来,从而合理的划分不同功能区域。

1.2空间序列与流线设计

室内空间序列布局是围绕空间流线组织的,主体空间经由流线串联形成空间层次,引导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与空间中的人共同影响形成情感共鸣。现代综合类建筑空间中的流线是多方面的,是非常复杂的,一般分为直线式、曲线式等。现代有很多大规模的建筑空间,一般都以立交式线路为主,可以丰富空间功能的联系,以及创造丰富的室内空间艺术景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