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小型LOFT住宅空间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18 19:52:58

魔方——小型LOFT住宅空间设计

前言:

LOFT风格自90年代传入中国,最初是对中国旧产业建筑进行艺术化改造,逐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没落的旧产业区因此重新恢复生机,LOFT风格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通过几十年的发展,LOFT风格在中国日趋成熟。LOFT住宅历史悠久,无论是西方对于废旧厂房的重新利用,还是中国对于LOFT公寓的开发,皆说明了LOFT住宅形式在国外和国内皆受到年轻群体的接受和喜爱,不同的风格与设计方法使得LOFT住宅风格多样、形式多变。

关键字:LOFT历史 国内外现状 LOFT住宅特色 LOFT住宅创新与发展

一、LOFT住宅国外发展历史及现状。

谈起LOFT的建筑原型,从某些意义来说应当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黎。当时,在巴黎有一块风光纯净之地——蒙马特。这里风车环绕、田舍成片的景色以及低廉的房租和生活费吸引了大量贫穷的艺术家。他们纷纷把自己的工作室移居到这里,于是便形成了“蒙马特艺术家之村”。而这些艺术家的工作室也便成了早期的“阁楼”,而蒙马特也因其孕育了法国的现代艺术而被称为“灵魂高地”。

20世纪40年代,美国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高额的房价,便选择了价格低廉的废旧工业厂房来作为他们生活及工作的地方。他们将面积浩大的室内空间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娱乐、收藏等各种不同的功能区,把整个厂房打造成他们自己心中最向往的模样。自由开放的空间为他们的创作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专属空间里构造出各种生活方式。

70年代之后,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普及,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被遗忘的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上更加注重人性化,关注个性与差异性。1969年,由埃及建筑师H·法赛发表的《为了穷苦者的建筑》明确地表达了对历史建筑与城市历史环境的极大关注。美国文学评论家、社会学家·哈桑用“无序状态”、“反创造”、“无意偶然”、“不确定性”等词语来总结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些思想恰恰与H·法赛的理念相吻合,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这种新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理念中。从此,文化很快从苏荷区传遍了西方,进而引发了全世界对居住行为的体验。在世界各地,一片片社区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LOFT这种工业化与后现代主义碰撞的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居住及生活方式。而这些厂房也成为了LOFT最早的居住形态,成为个性、前卫、时尚的代名词,深受艺术家与年轻人的喜爱。

二、LOFT住宅国内发展历史及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