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生”——福建龙岩东山湿地公园景观改造文献综述

 2022-07-31 14:20:13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1.前言

1.1选题背景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湿地是一类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过渡的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生态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它的特点是湿地景观典型,自然风景优美,可供人们观赏、旅游、娱乐、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湿地公园的宗旨是:科学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游憩和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场所。

1.2研究对象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与其他景观环境相比,湿地公园具有特殊作用及价值:就公园本体而言,除独特的湿地景观外,湿地公园还具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等特殊功能;从大尺度来讲,作为流域中央的生态斑块,其空间构型及人为干扰强度状况的变化又会影响到周边土地的利用、植被的覆盖及非点源污染强度等。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在对场地评价以及整体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优化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建构景观空间并满足使用需求,实现对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社会压力大,回归自然的诉求日益加剧,在这个背景下城市不断兴起的湿地公园变成为居民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湿地公园不同于其他自然保护区或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它不仅是游客观赏、旅游、娱乐以及各类活动为一体的场所,同时还能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湿地公园的设计需要多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地修复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美化改善周边环境,带动城市人居板块的发展。

研究意义:本次改造的设置以人为本,以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突出生态主题,保护湿地内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的完整性和生态的自然性。充分利用场地的原有条件,因地制宜,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湿地公园景观。通过对现有场地所具有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加以分析,体现公园的文化特质性,实现科普、教育等社会功能。

2.湿地景观发展趋势

2.1 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原则。当代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在传统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开放空间,供使用者休闲娱乐,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

2.2 更加关注校园人文气息的营造。校园环境在塑造学生个性和品格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关注人文环境的塑造,使校园环境实现对人的关怀,营造成使用者的精神家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