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群体焦虑情绪公益传播设计文献综述

 2022-04-04 22:07:44

文献综述

近日,“社畜”一词在网络上流行开来,什么是“社畜”呢?“社畜”属于海归外来语,因为“社”、“畜”都是日语里的外来语(from China),而“社畜”又是日本新造词汇。“社畜”主要指代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而被像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日本电视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就反映了“社畜”族群的真实生活:人还未到公司,工作内容已排满;在上下班高峰地铁挤得生无可恋;被强塞满各种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在各种地点修改客户方案;替同事收拾烂摊子;很早到公司,深夜才下班。剧中,深海的男同事说:“活着就好累啊,木得开心事,也木得钱,真想消失”。我想这样的想法不止出现在一两个人的脑子里,很多人都像深海一样,每天为工作奔波,为生活忙碌,疲倦而又无可奈何。在高强度的工作、生活的压力下,难免出现焦虑情绪。本文主要就高压工作者职场焦虑情绪公益传播进行梳理,并针对情绪焦虑问题进行公益化传播。

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当焦虑情绪出现时,个体在心理上会有紧张、烦躁、忧虑的感受;在生理上也可能会伴随出汗、发抖、胸闷等现象(Etkin, 2009),并且通常包含着避免危险等做出的努力和期望,但是却对这种危险无能为力。工作作为个体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工作焦虑的内涵与测量,可以为有效干预焦虑做出贡献。[1]

因此Srivastava和Sinha(1974)将工作焦虑定义为是员工与其个体也理特质相关的,对工作中有关因素害怕和忧虑的心理状态。从这两种定义来看,前者倾向于将工作焦虑看作是与情境或状态有关的;而后者则倾向于将工作焦虑看做是与个体稳定的、潜在的特质相关的。国内学者贾树烟认为,工作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面对工作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或者要做出重大努力情况进行适应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会伴随忧虑、恐惧和焦灼不安兼而有之的情绪反应。[2]

高强度加班的背后,是一些企业甚至以“加班文化”为企业文化,要求员工“爱岗敬业”。不难看出,“加班文化”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然而,这种风气竟然能堂而皇之地成为企业文化,的确值得深思。应当说,“加班文化”横空出世,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职场人士的意愿,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很受伤,同时也是对生命的漠视。加班族反映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压力”、“熬夜”、“亚健康”、“过劳死”等词汇逐渐成为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尽管如此,面对难以排遣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多数受访者仍表示不得不延续“被自愿加班”的生活。因此“社畜”一词成为了大家自嘲的词语,但是实际上,“加班文化”是一种畸形的、不健康的企业文化。对此,有关部门却等闲视之;另一方面,投诉举报渠道不足,相关吐槽媒体渠道不足,切实为其解决问题。因此,过度加班的情绪焦虑问题需要推出人们的视野,以营造轻松和谐的劳动环境。[3]

工时制度兼具公法和私法效力,公法效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制性;二是用人单位有遵守各项劳动基准的公法义务,否则将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三是雇主违反劳动基准法会承担公法上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私法上的效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强制性效力,也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之间的意思自治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二是补充性效力,劳动基准法作为劳动条件的最低限度,可以直接适用。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让员工加班来弥补员工少的缺陷,可以减少自己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劳动者而言,工资收入不高,可以多点收入。我国规定工时制度的立法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工时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保护劳动者的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利用该时间去学习其他技能。工会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在传统媒介的世界,人们对于世界的体验更多的是单向度的,其中理性在其社会判断和社会决策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新媒体以全通道传播的方式让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其感性判断得到了极大调动和启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认知和社会决策之中。如何作用于人们的情感和情绪,让人们的感官得到调动,成为传播营销革命的又一关键。而公益广告多以社会问题为创作主题,主题的严肃性会容易让公益公告类型单一,缺少多元化,也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公益广告要有亲和力和接近性,要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改变话语风格,通过诉诸情感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引发受众的共鸣。[5]

公益广告并不罕见,但传统公益广告较为枯燥,作为设计师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公益广告中如何合理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实现广告价值最大化。于是,一种新的广告传播形式——软广告近年来在我国开始涌现并得到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重”,例如京东的自建物流模式,互联网手机厂商们大举建设线下渠道等等。但是,互联网营销却在变得越来越“轻”,我们可以称之为“轻营销”。[6]

在噢啦的微笑抑郁传播案例中,将线下快闪店运用到了极致,它选取人们最基础的情绪:“丧,怒,乐,静”,打造了四个主题馆,让每个到场体验的用户通过最直观的情绪感知体验。不同于传统传播,“轻营销”是将传播调性变轻。传统的公益传播,一般比较沉重,通常会渲染受助群体是多么的凄惨,让人的心情无比沉重。但是,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基调是轻松、有趣、娱乐,在公益传播的时候,能否将传播调性变轻,让沉重的公益传播也变得轻松是传播手法上的改进。将娱乐与趣味和公益跨界,将公益游戏化。让他们在参与中了解“社畜”群体的情绪焦虑,提升了关注度。例如现场互动,微信H5的情绪颜色测试也,将自己的情绪大胆地秀出来。“轻营销”的互动方式比较轻比较软。以前传统营销时代,更多的是靠广而告之,这种互动方式多是直接的功能灌输,但是“轻营销”却是通过与网友的情感互动,走入他们内心深处,润物细无声地激发他们的共鸣。[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