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麻将是一种中国古人发明的博弈游戏,牌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有的地区74张)南方麻将多八个花牌,分别是春夏秋冬,梅竹兰菊,共计144张。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
麻将的牌式主要有“饼(文钱)”、“条(索子)”、“万(万贯)”等。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蒋益文在《麻将的来龙去脉》[1]中说:“麻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四人骨牌博戏,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便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牌戏活动。在我国参加麻将活动的人众多,人们戏称为“10亿中国人9亿玩麻将”。”可见麻将在中国人的曰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麻将源于江苏太仓护粮牌,用来记录粮仓捕雀者的奖励,分为筒、索、万三种。 筒的图案源于火药枪的横截面,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是指用细绳串起来的雀鸟,表示消灭了多少雀患,因此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就按鸟的多少计算;万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最终领到赏钱的数目。这种牌渐渐具有娱乐作用,发展为如今的麻将。还有一种麻将起源,林国清在《麻将文化透析》[2]中说:“唐代李郃在任贺州刺史期间创制“叶子戏”的记载。也有传说在明朝宣德年间,郑和为了缓和水手在大海上航行的无聊而设计的一种竹牌游戏。还有传说元末明初的万秉超十分喜爱《水浒传gt;,经过努力最终发明了 “麻将”这一种博戏。” 蒋益文在《麻将的来龙去脉中》[3]说到:“麻将的诞生最早的载体是条状的竹编,将宽竹条截成18厘米左右长的片片,并在上面画上麻将的元素,类似于80年代农村中盛行的纸牌。”从这些传说也可以看出这项运动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社会精英曾起过推动作用。
筒,我们俗称“饼”,它其实是一个粮仓屯(土话)的正上方俯视图,也就是说“筒”是一个抽象的截图。“条”是谷仓的侧视图。也就是说我们站着看一个谷仓,抽象看它是一个圆柱体,再把这个圆柱体平面化,就是一个带有纹理的长方形。而那些纹理就是席子一层一层围捆、结扎出来形成的纹。万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最终领到赏钱的数目。这种牌渐渐具有娱乐作用,发展为如今的麻将。
传统麻将图案在中国千年发展下,承载了民间文字与语言所不可替代的精神文明。图形作为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一种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将麻将文化用图形插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加传统文化氛围,利于传播与扩散,保护传统文化气氛,同时,加入潮流时尚元素,产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能让新一代年轻人接受。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图形创意的方式,将麻将传统图案再创作,即对传统图形的重构和对民间习俗文化的图形化创意,并通过元素重组排列等方式应用在如衣饰鞋帽、鼠标垫、手机壳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上。本课题的意义则是通过对麻将文化相关图形的再设计,从现代人的生活出发,结合麻将传统图形传达阖家团圆的融洽气氛,守护传统习俗的韵意精神。
对于传统图案的意义,田自秉在《中国纹样史》[4]中说:“所谓传统图案,即是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运用指物会意、谐音寓意、感景悟意、宗教禅意、吉祥文字用语的直接应用及一系列数字化的吉样涵义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样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传统图案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影响和各民族风俗的驱动下,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直至今天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文艺术价值的传统民俗图案。陈新生在《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5]中说:“传统图案有着深刻的历史传统文化意蕴,有着民俗民风、思想及审美的意蕴,它以浪漫的想像和奇异的吉祥寓意独树一帜,展现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图案是吉祥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结合,它使图案与人之间具备了天然的亲和性,是一种“形”与“意”的融合,产生观看之中的愉悦与美感,使形式的审美因素有时能上升到主导的地位而具有积极的意义。
传统图案的内涵与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期积淀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所在,因此,中国的现代图形设计要得以发展,就必须继承发扬。回顾在《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6]说到:“在经济信息全球飞速变化的时代里,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会运用到当代设计中来。传统图案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被不断的探讨,在设计中把传统图案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在现代设计中,逐步研究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的气质精神,内涵和其文化承载意义,并将这种审美融合与思维中,进行再创造,这样才能打到形式上的超越。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