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澄泥石刻》纪录短片创作文献综述

 2022-02-21 20:49:27

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生活的高速发展,多数人都在忙于改变生活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前任流传下来的民族民间技艺,正在逐渐的被遗忘。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特征,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种社会现象,识别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虽然受到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景观兴与衰的历史洗礼,但是他只是量的变化。非遗纪录片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用真实的镜头语言纪录下“非遗”项目最质朴和原生态的内容,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展现高超绝伦的传统手工技艺,表达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语言,介绍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

藏书澄泥石刻是一种传统的砚台,采用灵岩山太湖水域特有的澄泥石岩制作,因与山西绛州的澄泥岩相似而被称作为澄泥石砚。藏书澄泥石刻历史悠久,是广泛流传于太湖流域的吴中区藏书镇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从艺术特色角度来说,它有着极高的民族民俗价值,它跨越历史长河,将吴中文化固定在平面直观的视觉形象中。从传承功能角度来说,它是吴中文化的载体和符号,是吴中人民不可或缺的情感寄托。藏书澄泥石刻从艺术形式出发,认为朴实大方的方圆结合的造型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需求、饱满厚重的刀工与淡雅的色彩表现出了独具江南典雅的民族精神、材料选用、织造工艺等影响。以独特的形式语言构造了一个审美抽象的视觉符号系统,肯定了自然美。因此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非遗记录短片的方式,将藏书澄泥石刻手工艺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创作出多视觉化与纪实纪录片相结合的视觉影片。

张俊谈和熊瑶在《浅谈澄泥石刻艺术的发展之路 》中指出:澄泥石刻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由澄泥石制作的工艺品。澄泥石刻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地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在2011年英国皇室定制了澄泥石壶《早生贵子》作为威廉王子的婚礼礼物。在此之前,澄泥石刻《清明上河图》曾作为礼物交换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澄泥石刻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原则:“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展示出中国传统工匠在选材与构型塑造方面的智慧。

辛艺华和罗彬《当代苏州澄泥石雕生存与发展研究》中指出:“蕴含着吴中文化基因的当代苏州藏书澄泥石雕艺术,其发展历程融合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历史上藏书澄泥石雕以砚台雕刻为主要表现形式,作为古代文人日常使用的文房用具,与文房四宝中其他用具相比,砚台具有长期保存的优势,且其本身就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舞文弄墨的记忆与文明,因此备受关注。伴随澄泥石砚雕的当代发展,在时代背景及市场需求导向的影响下延伸出了石壶、摆件及相关文房器具等艺术种类,这些都是一种地方性艺术文化的载体。当代藏书澄泥石砚发展过程 中,砚台实用性逐渐降低,随之的延伸产品也都是以观赏性为主,且每- -种类都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技法与美学体系。当代澄泥石雕作品的创作多来源于生活,反映了生活本真,但又超越了生活,具有很大的美学价值,其创作题材、雕刻图案、形 制设计都成为当代雕刻艺术中- -笔宝贵的财富。由此,当代藏书澄泥石雕具有极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张文彪在《藏书澄泥砚的形制及其演变》中指出:“藏书澄泥砚,不同于我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它不是以江河湖泊的澄泥为原料制成,而是运用太湖水域特有的澄泥页岩,经过复杂的工序精工雕凿而成的一种名贵石砚。”

“澄泥页岩质地坚硬缜密、色泽深沉含蕴,纹理晶莹细腻.品种有蟹壳青、鳝鱼黄、豆瓣绿和虾头红等几种,其中又以鳝鱼黄和虾头红最名贵。这种石料具有重实温润、刚柔适中、坚而不脆、润而不滑、触手生润、呵气生云和贮水不涸的特点,是一种能与著名的歙石相媲美的优质砚材。用它制成的石砚,色彩奇丽、发墨快、不渗水、经久耐磨。磨出的墨汁浓黑如漆、光亮如油、数日不干。书写起来流利生辉、不损笔毫,而且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还能呵气磨墨。因此,它虽然不属我国四大名砚之列,但也是我国历史.上深得文人墨客推崇和喜爱的名砚之一,在国内外书画界享有颇高的声誉。”

吴丹在《“砚”为心生—澄泥砚工艺发展的个案研究》中提到:“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说,澄泥砚是一个名称,是一个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整体。分出的“支流”就像血管一样,最终还是要回到“心脏”进行再次循环。任何一.家做不好,对澄泥砚的社会影响危害都是很大的。各家不管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形式美感的设计等方面,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自身的特色点,但也各有缺陷。作品的好坏不仅反映制作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映射着消费者对作品的声誉感受。各家在传承过程中,对工艺制作的流程、对造型能力的把握上都有自身的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后辈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不良影响。只有真实地面对自身的不足,承认他人的优势,相互联手,才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发展。”

王莉在《宋代澄泥观造型艺术特色初探》中说到:“澄泥砚自汉代开始传承至今,史册上记载清末时曾技艺失传,出现过断层,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知道其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所在。澄泥砚贵在其质坚不燥, 发墨而不损笔,且色彩多变,这些都是得益于其独一-无二的工艺制作程序。2008 年 6月,澄泥砚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物 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对于国家来说,这是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第一-步, 但是从这些传统手工艺的长远发展来看,列入非遗保护项目还远远不够,要想传承和发扬这些珍贵的传统工艺,就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只有跟上时代的脚步,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才能越来越远,澄泥砚才能历久弥新,越飞越高。”对于民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我们需要去关注,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保护传统手工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