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酒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是酒的故乡,是最早发现酒、酿酒最早的国家.酒自出现至今,已经丰富发展了数千年之久,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表现,见证了历史的发展,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酒在日常生活中是我们与亲朋好友聚餐时必不可缺的一样东西.现在生活中的酒大都是工业酒,虽然工业酒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产量大,但是工业酒却不能给我们带来像手工酒那种不一样的感觉,且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酿酒技术正老手艺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消失于现代文明中.我们利用纪录片来向大家展示传统手工酿酒的技艺,展示其独特性,将这门手艺好好的传承下去。
丁季华在《中国酒文化的结构与功能》[1]中提到:“中国最原始的酒,可能是人工酿的酒,古人称之为秫酒和旨酒,距今约四千至五千年;也可能是自然发酵的天然酒。从人类认识规律来说,天然酒应早于人工酒。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随着原始农业的诞生,特别是原始农业进入发展的锄耕农业阶段,粮食略有积贮,由于保管不良,部分粮食自然发酵,在水中糖化、酒化,最后形成自然酒。人工酒则是对自然酒的认识、仿造。所以,中国酒的起源分两个阶段,先是自然酒,后是人工酒。”
傅金泉在《我国酿酒技艺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中这样提到:“酿酒是中国最古老的行业,中国酒酿造技艺和酒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其传统酿造技艺堪称中国的五大发明,是祖国极其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为此,建议有关部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宣传中国酿造技艺和酒文化,把中国酒推向世界。”由此可见,传统酿酒技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这门手艺却越来越少的人会,我们应该将这门手艺好好保护起来。
杨贺在《周素明:特色酒文化需多方面创新突围》[3]中指出:“为普及公众认知, 展示酿酒工匠精神, 今世缘一直积极尝试用更适合的方式展现酒文化。据悉, 今世缘与中国酒业协会组建了中国民间酿酒大师总部, 其中包括普及酿酒技艺的自助酿酒体验区、消费者酿酒实践区、传统酿造技艺展示区、蒸馏工艺展示区、粉碎工艺展示区、制曲工艺展示馆、酒文化馆、酒缘广场、酒艺广场等。该总部以“观酒景、学酒艺、知酒礼”为主要功能, 举办“中国民间酿酒大师”评比活动, 通过让消费者自助酿酒体验及实践操作, 让消费者对酒达到一定的认识。”现在的人对酿酒这门手艺了解甚少,需要向他们宣传这门手艺,让他们了解酿酒的步骤,对其感兴趣。
尹贵超在《酿酒亟需一场变革》[4]中指出:“整个酿酒行业正在回归这种生态的本真和质朴阶段,伴随着酿酒技术的愈加成熟和先进,酿酒的诉求也在重新归位。在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内”,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演进和机械化的大 规模运用,酿酒这一古老的农业技术开始添加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味道”,由此带来的还有对传统酿造的损害和手工技艺的侵袭,更为可悲的是,本来应该是“以酒和人,以酒合天”的天赐佳酿却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改变。”现在社会上酿酒大都是工业酿酒,手工酿酒的人越来越少,出现了普遍同一个个味道同一个感觉的酒,而手工酒却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感觉,且工业酿酒对我们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信春晖在《传承与创新——谈工匠精神》[5]中说到:“由于限酒微生物捕足的偶然性及环境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及代谢产物的丰富复杂性使得酿酒生产技术难以稳定控制,产品风味具有独特性。这一方百要求历代酒师熟悉生产技术,遵循其科学性;另-方面又需要酒师在酿酒制曲各关键环节,善于捕捉有利瞬间,随机应变。因此,又具有艺术性。实际是在酿酒复尔多变的过程中,寻求完美组合保持其最适状态突出其鲜明风格。因此,酒如其人只有匠心独运善把握时机,才能产出精品。”由此可见,酿酒的过程及其复杂,我们能从酿酒师酿的酒能看出酿酒人的酿酒态度及他的人。
本刊编辑部在《运河城市与文明》[6]中提到:“杭州段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 它的形成同样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 大运河融汇了中国南北各地的特色物产、饮食服饰、风情民俗、官民礼仪等, 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杭州运河文化, 留下了诸多历史人文景观。千年运河,使杭州拥有“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水乡风韵。运河不仅留下了广济桥、里万物桥、拱宸桥等千年古桥,不少沿河地段也因桥而名,丁桥、斜桥、拱宸桥、祥符桥、卖鱼桥、德胜桥、江涨桥等,成为了杭州重要的地域文化。同时,运河还给杭州留下了许多独特的运河水景,以前外地游客进入杭州,通常是从水路入城,船停在大关、娑婆桥、江涨桥一带,上岸观赏运河景色。运河两岸形成了夹城夜月、陡门春涨、半道春红、西山晚翠、花圃闻莺、皋亭积雪、江桥暮雨和白荡烟村“湖墅八景',大部分景观都留存至今。”杭州在是运河的最南端,运河给杭州带来了各种文化,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可以通过展示杭州运河文化来引出酒文化,来宣传传统酿酒技术,展示这门手艺。
刘玉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思考》[7]中说到:“现今非遗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人才断层严重,严重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调整优化传承人年龄、性别结构,培养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势在必行。针对老龄化严重,需加大鼓励中青年,放宽非遗传承人当选年龄,培养中青年传承群体。另外,还需增加女性传承人鼓励机制。据统计,非遗传承人男性数量远超过女性。所以应该提倡有些学者倡导的:“新时期应该肯定女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大力宣扬男女平等的思想,改变传统观念中核心技艺传男不传女的落后思想,在传承人认定和申报时,平衡传承人的性别比例。'[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应该具有工匠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各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或多或少面临着主流文化的冲击,很多工艺三年入其门,十年方能出作品。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应祛除浮躁,坚定信念,以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培养新的传承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让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得以延续。”现在非遗传承人大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会有感兴趣的,这些老技术会慢慢失传,我们要赶紧对这些事物加以保护起来,将他们更好的传承下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