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摄影组图创作的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本次创作将以城市风景、人物、基础设施为拍摄主体,以纪实为拍摄手法,创作拍摄《悬浮》系列组图摄影作品。运用摄影将生活再现,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直观的感受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以及生活在城市里的自己,从而引起人们对当下生活有过多思考。
(二)选题意义
本次创作通过镜头来捕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城市变迁以及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的点点滴滴,引起人们对所处环境,及个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也希望让更多的人通过对照片的解读与自己的心灵相呼应,体会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不能够立足于当下,对当下生活不能做过多的思考,以至于我们处于一种悬浮的状态,系列组图的创作作为图像资料,可以直观的展现出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处在该环境中的意义。本次创作希望借由拍摄的作品,引起人们对当下生活做更多的思考,认真去体会生活,而不是随波逐流的生活在大众的主题之下,学会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随潮而生,而不随浪而涌。
二、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
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其晚年反思性作品《重返美丽新世界》[1]中说:“城市生活其实是隐姓埋名者的生活,似乎也是抽象的生活。人们确实保持相互联系,却不是以独立完整的人格出现,而是作为经济功能的化身出现;当他们不工作的时候,则以寻欢作乐的不负责任的形象出现。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个人易于感觉孤独,卑微。”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生活似乎将我们每个人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但又仿佛将每个人又在这种联系中孤立起来,这种孤立的存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产生的被动的孤立。
王艺瑾在《纪实摄影真实性的价值探析》[2]中指出,纪实摄影都要以其真实性作为必要前提。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只有所呈现的对象真实,才会有艺术的真实,纪实摄影同样不能违背这一逻辑。脱离了对真实生活的呈现,纪实摄影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其艺术性无从谈起,而且这一行为本身也会变得荒悖。然而,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并不纯然是对现实生活和生物活动的机械记录,它所勾画的艺术真实,具有特定的表征。纪实摄影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但是这种反映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一种艺术真实反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关中鞋垫刺绣的传承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论拙政园的“声景”环境设计手法的当代价值文献综述
- 丰子恺漫画中的儿童观对于儿童教育的启示文献综述
- 作品:《岁月的梦》(作品类型:油画 尺寸:80cm×100cm);综述:毕业作品《岁月的梦》创作随想文献综述
- 作品:《印象之城》(布面油画,80cm×100cm);综述:毕业作品《印象之城》创作随想文献综述
- 作品:行书曹操气出唱三首(书法,纸本,80cm×231cm);综述:米芾行书笔法浅析及其启示——毕业作品《行书曹操气出唱三首》创作综述文献综述
- 创作:行书晏几道词抄(书法,纸本,100cm×230cm);综述:清婉端丽 俊逸秀美——《行书晏几道词抄》创作综述文献综述
- 创作:凤箫吟(工笔画,纸本设色,34.5cm×138cm×4)综述:浅谈当下艺术影响下的工笔画——毕业作品《凤箫吟》创作感言文献综述
- 创作:藏族婚礼(油画,亚麻布,80cm×140cm) 综述:毕业作品《藏族婚礼》创作综述文献综述
- 创作:八仙图 (布面油画,80cm×100cm)综述:人物油画的表现方法及情感表达 ——毕业作品《八仙图》创作随感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