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的答案》摄影组图创作文献综述

 2022-08-11 15:21:38

文献综述

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和思想,我们不知道他人想法是什么,甚至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想法是什么。一切世间的生、住、异、灭,一切生与死、存在与毁灭,都只是事物正常的发展变化规律,而在这变化无常的过程中,如何理解思维,如何保持心态的稳定,如何把握自己在一切世间变化中的应对,这才是觉察和证误读意义。这就是无相。从有相中体现无相,来表达我对社会对感情的表达和看法。通过镜头街拍人像和物件组图引起人们对自信和社会孤独感的关注,体现当代情绪对人的影响,让更多人感受自己独特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当代大部分的女性对自己都不太自信,从容貌、身材、涵养等方面。有的人会去从不同方面去改变自己,整容或者健身等等,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好,这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很多人对自己当下是始终都不满意,不断的改变自己最终还是不满意自己。我们总会有新的想法新的审美,不可能一直都处在同一阶段,而自信是可以提高个人魅力的。我们往往看不到自身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美,五官并不代表所有。独处是我们一生中一小部分的时光,这一小部分时间我们都是独自思考,独自生活。有的人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悠闲的时光,有的人不喜欢独处,不喜欢自己面对一些黑暗。在街上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独处的有相互依偎的,这些街头的影像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孤独感和不同人的想法。本课题的意义是在有相中体现无相,在不同女性的相同部位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来让女性更加自信,在街头一个人的独处和两个人的依偎中体现这个社会孤独感,在具体的事物中个人独特的想法体现每个人不同的思想。

陆佳琳在《“她者”的凝视—女性肖像摄影的观看与传播价值研究》[1]中提到:“女性摄影、乃至女性肖像摄影想要记录的内容,从观看视角与感受分析:由于其呈现的美感表达形式不同,认同价值体系不同,笔者认为应至少分为三类观看或拍摄角度,将女性摄影的不同表达方式以:认同男性视角呈现的美、阐述无性别意识的趣味与美感、表达女性自身所认可、不顾及外界赞同的美感与价值体系,去定义分析作品内容的不同分类方式。这一观点尚处于笔者自身尝试摸索阶段,论证尚有局限。但鉴于现有女性创作的海量作品,有其充分发展意义与前景,可以不断丰富探究内容。”女性的情感相对比较丰富,是很适合研究的对象,在拍摄女性更多的是对自身认可,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价值。

朱雅静在《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私摄影的文化实践》[2]中提到:“在纪实摄影中,原则上摄影师是不能主观地改造或指导拍摄对象,也就是不能对拍摄对象进行客观真实的变更。而观念摄影则不然,摄影师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拉近,摄影师刻意地将自身态度观念投射到拍摄对象上,用拍摄对象的状态和情绪来表达和实现摄影师自身意识的显露。因此,观念摄影只是借外力来抒己意志。不过,观念摄影的影像,没有对拍摄对象进行过多的私人化改造,也就是说,拍摄对象仍然是客观存在于彼处的,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观念展现的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改造、设定,这在新闻摄影中称为“调度”。但不管怎样,拍摄对象的客观属性仍是不能为摄影师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可以说,对观念摄影来说,除了其中摄影师所要表达的态度观点,其它的一切东西,仍类同于纪实摄影。”我们没办法改变客观事实,观念摄影是在纪实摄影上表达我们个人感受与情感。这就是无相与有相,在有相中表达我们的无相。

戚永恒在《试论摄影的情绪记忆》[3]中提到:“在心理学里有一种“投射”机制,是指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转移到其他对象身上。在摄影的创作中,一方面一些艺术家通过摄影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情绪与记忆投射到摄影作品中,另一方观者对于这些作品切身的体会也是一种心理投射的过程。当摄影作品中的所投射的情绪与记忆与观者的投射相契合时,那么创作者就与观者在精神上就形成了共鸣,这种共鸣有时是令人激动的,有时是令人感伤的,有时也是溢于言表的。摄影者创作的一切动力都是源于内心深处那无法抹去的记忆。”创作时有一部分是源自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于独处时的个人体会,对于自己的不自信,对于突然间对某个物体的特殊感受,只有自己投入了进去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摄影者与观者往往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对于独处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经历,会更有共鸣。

郑忠民在《街头摄影的魅力及思考》[4]中提到:“街头摄影提倡抓拍,并不是不需要个人独特的语言、样式和风格。街头摄影可以是愉悦温情、 风趣幽默的,可以是阴暗抑郁、荒诞怪异的,也可以是扭曲抽象、模糊迷茫的。抓拍不等于纪实,街 头摄影完全可以是艺术的,可以是观念的,甚至是超现实的。同一条街道在不同人的眼中,其实是不 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在街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就是街头摄影的魅力。” 独处的街头是未知的。有孤独有开心,在不同的人眼里,被拍摄者的状态是不同的。这是未知的是不可预料的。抓拍所表达的路人状态是自然的,等待我们去挖掘,用摄影来表达独处。

唐颖,黄平在《从街头摄影出发探究摄影与当今文化、个人价值的关系—以薇薇安·迈尔的作品为例》[5]中提到:“都市是一个现代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缩影,街头摄影师 受到都市的影响,反过来摄影师拍摄选取的片断和零碎又暗含摄影师对于当下社会生活的认同和反思,都市也因此被摄影师记录下来,衍生出其他的意义。摄影家利用照相机记录时代和社会,令影像阅读者跨越时空探究影像与当今文化、个人价值的关系。同时,街头摄影作为一种现代传媒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摄影艺术置于大众传媒文化的整体 背景中加以考察,对于理解摄影艺术的当代文化特性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摄影艺术的大众文化品性主要表现为大众普及性、机械复制性和日常生活性。街头摄影的特性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大众传媒文化的发展。” 纪录当今时代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独处的现代我们人人都会面对的,有部分是我们这个时代人内心深处的独处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现状。

李楠在《从人体摄影看中国女性自我认知的变化》[6]中提出:“广义的自我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属性、行为、状态、意识活动的认知与体验,以及对自身情感和行为进行控制、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首先,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是自己对身体和心理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自我评价对自己做出某种判断。其次,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自我认识后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一种认知态度,例如自信、自卑、自负、自尊、自大、羞愧、内疚等,都属于自我体验的范畴。自我体验除了与自我认识有关外,还与对社会道德、规范、价值关标准的认识有关,正确的自我体验对自身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最后,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指对自身思想、行为、言语的控制,它表现为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发起某一行为或者是制止某一行为的能力。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目的是能够自我监控,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语言。从人类有意识开始,自我认知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变化,认知的程度将对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一个不能正确认知自我的人,可能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及独特性,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因而丧失信心,产生自卑的心理;而一个对自己认知过高的人,便会骄傲自大,导致行为错误。因此,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自我发展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基础。”使女性正确的对自己自信可以发展完善的人格。正确的自信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让女性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独特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