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忽视身边的的一些小事物,觉得生活枯燥。本次创作通过观察身边平凡的细节,并用最温和的方式记录生活中温暖、宁静的一切。拍摄背景多为天空、水和自然光下的室内,采用蓝、白、绿偏冷色系的整体基调,营造半梦半真的气氛和澄澈空气感的画面,捕捉到生命的诞生、融合和消失,让我们懂得要更珍视我们周围的美,学着去发现周围的美。
光的运用在摄影中极为重要,夏乾丰在《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探讨》[1]提到“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和生命 ”。摄影作品的影调、线条和色调的表现恰当与否, 光线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光和影是分不开的,没有光摄影就无从谈起。随着光线的强弱 ,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 ,早晚时间的差异等等,在光线的作用,摄影画面上呈现出明暗、浓淡等不同层次的影调配置,使摄影作品更具表现力。
摄影的表现方法也多种多样,王惠仪在《川内伦子摄影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表现方法》[2]中谈到:“作为一种媒介,摄影不断在纪实和艺术之间转换,然而川内伦子的风格避免落入这两者之间的任一,而是呈现一种更自由、更另类的观点她的作品很明显与典型的摄影流派不同,例如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强调想法和概念;不同于纪实,纪实依赖题材或者和事件的潜力;不同于时尚,时尚华丽地呈现了时代的肤浅表象。”采用柔和的色调来对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展示,让作品具有非凡的魅力。
当图片与别的方式相结合,就有了更近一步的含意,何琰在《浅谈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摄影作品》[3]说:“照片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碎片如果在照片下添加日记式的文字,照片的本身含义便得以延伸只是这样一种简单、随性的生活记录,却让读者对时间、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就是日记的魅力,是在图片与文字碰撞下的双重观看后所遗留下的特殊感受。”
聂槃, 顾铮在《日常摄影不应仅仅是一种日常应酬》[4]提出:“近十几年,随着数码摄影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活跃使得每天都有海量数字照片产生,并被保存、分享人们日益被虚拟的影像世界所包裹。在这种背景下,“日常摄影”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它引发我们思考摄影与生活、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其所带来的lsquo;图像膨胀rsquo;。”要让图片具有它真正的意义。而不是网络时代上的虚拟。
王培蓓在《传统胶片摄影现状之思考》[5]在说:“作为摄影最原始的技法和载体始终被大家怀念并延续,依然熠熠发光、历久弥新,随着时间的消逝沉淀为一种影像的精神。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制造影像的时代,无论摄影何去何从,传统影像精神不会消失。”胶片相对于数码摄影总是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王文才在《人像摄影的情态把握》[6]中提出:“成功的人像摄影作品来自摄影师对人和社会的关注,与被摄者认识、交谈、理解、沟通、融合的过程,对生活的观察、感情和视觉快感、情感冲动的体验。摄影师运用娴熟的操作技巧让被摄者在变幻的场景舞台之上,在光影和色彩的恍惚之间,通过表情和姿态演绎着戏剧人生。”在人像摄影中对被摄者情态的刻划和表现无疑是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从艺术创作的要求来看,被摄者在镜头前的心理防范所形成的表情文饰,以及摄影师为了打破这种神情装饰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摆布与引导措施,往往会令被摄人物更加紧张不安。
汪炳仁在《浅谈静物摄影》[7]中谈到;“静物摄影要求作者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表现,满足多层次的审美要求。它可以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幽默含蓄、借古讽今,也可以表现艺术的传统美、修饰美,给欣赏者不同的视觉感受。”静物的拍摄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表达才能呈现不同的效果。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关中鞋垫刺绣的传承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论拙政园的“声景”环境设计手法的当代价值文献综述
- 丰子恺漫画中的儿童观对于儿童教育的启示文献综述
- 作品:《岁月的梦》(作品类型:油画 尺寸:80cm×100cm);综述:毕业作品《岁月的梦》创作随想文献综述
- 作品:《印象之城》(布面油画,80cm×100cm);综述:毕业作品《印象之城》创作随想文献综述
- 作品:行书曹操气出唱三首(书法,纸本,80cm×231cm);综述:米芾行书笔法浅析及其启示——毕业作品《行书曹操气出唱三首》创作综述文献综述
- 创作:行书晏几道词抄(书法,纸本,100cm×230cm);综述:清婉端丽 俊逸秀美——《行书晏几道词抄》创作综述文献综述
- 创作:凤箫吟(工笔画,纸本设色,34.5cm×138cm×4)综述:浅谈当下艺术影响下的工笔画——毕业作品《凤箫吟》创作感言文献综述
- 创作:藏族婚礼(油画,亚麻布,80cm×140cm) 综述:毕业作品《藏族婚礼》创作综述文献综述
- 创作:八仙图 (布面油画,80cm×100cm)综述:人物油画的表现方法及情感表达 ——毕业作品《八仙图》创作随感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