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遇》摄影组图创作文献综述

 2022-08-11 15:22:28

文献综述

色彩是这个缤纷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我们的世界只有黑白那便没有日出阳光的绚丽,也没有了日落晚霞的缤纷。色彩来源于自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色彩。世界之所以有色彩,就是因为有了光。色彩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可见光作用于视觉器官的一种反应,光作为一种媒体,通过对物体的照射,五光十色的自然风光反射入人眼,成为绚丽多彩的自然世界、光彩夺目的鸟羽兽斑,以及色彩奇妙的微观世界。

如果说色彩始于自然,终于自然的话,那么人的一生也是始于颜色终于颜色的。昼夜变化,色彩无不显示着其独特的个性。

对于摄影中色彩的搭配,美食摄影师马也在《摄影之友》[1]中指出,色彩能够带来的情绪表达,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色彩的基调就是整个画面给人的总体色彩印象,对塑造形象、表现主题、引发意境起着重要作用。色彩的感染力在许多时候是利用色彩之间的对比、互相烘托来增强的,也是强化主体表现的重要手段。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的对比、明度的对比、饱和度的对比等。

颜鸿蜀和杨克林在《摄影的色彩设计》提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光即是色彩”,开创了一条色彩研究的新路[2],此后在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著名的三棱镜实验中得以证实,白色光是由各种色彩光线混合而成。色彩是物质的,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使人们看到了千奇百怪的事物和绚丽多彩的世界。摄影艺术记录现实的特性决定了其拍摄对象的物质性,而物质的物理属性是三维的,但在摄影制造的视错觉现象下,物质转化成二维平面,由此产生构成画面的视觉肌理元素。光是物质被感知的必要条件,所有物质都是构成色彩和摄影视觉肌理的概念元素,它们具有共同的可感知性。

许东兵在《论人像摄影中主题意识的视觉建构》[3]中指出,在摄影作品欣赏过程中, 除了在色彩上的共识之外, 人们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这些独特的观点取决于人们对艺术的不同需求, 利用丰富的色彩搭配, 最终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诉求。

居煜衡在《艾德华·斯泰肯——摄影艺术的色彩美学研究》[4]中提到,“学者约翰伍德在“色素艺术:彩色摄影的诞生”一书中写道:“彩屏干版摄影是最稀有,最脆弱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许多人来说,摄影过程是最美丽的。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彩色摄影的诞生,而是像照相机一样发光的颜色。“当人们开始欣赏色彩肖像的完美艺术结构时,他们可能会意识到肖像不仅展现真实性,而且还展现了精美的构图。斯泰肯的色彩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美丽的色彩,还有关于人们的内在状态的东西,通过色彩阐释人物背后的故事,体现了肖像人物的某些特征。随着科技的进步,虽然使用彩屏干版摄影只持续了很短暂的创作时间,但正如斯泰肯所说,“拍摄以前从未拍过的照片本身并不代表原创性,但是创作本身远比在牡蛎中找到珍珠更有意义。”

万难在《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以“沙变土”系列作品的色彩运用为例》[5]色彩是非常丰富而且不断变化的, 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也远远不止这些。色彩与构图、用光之间的关系, 色彩的冷暖与轻重判定, 色彩所表现出的情感内涵都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氛围、不同主题发生不同的变化。况且,现实生活和客观环境往往已经为我们的画面搭配好了色彩, 如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青砖白瓦等。在拍摄时, 面对纷繁复杂的色彩, 应该如何选择与取舍, 是非常值得考究的。因此, 新闻摄影工作者在拍摄过程中对于色彩的运用, 必须按照实际情况来处理,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并不存在固定的模板。并且, 需要进行长期的、多次的、有意识的色彩运用训练,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色彩把握与运用能力。需要强调的是, 由于新闻摄影所具有的特殊性, 新闻摄影工作者对于画面色彩的处理限于“选择与取舍”, 而不是“创作与虚构”;所呈现的作品必须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 将最有代表性的瞬间以具有观赏性的画面形式记录下来。千万不能为了提升画面的观赏性、博受众眼球, 而对原本的色彩作多余甚至虚假的后期处理, 这会违背新闻摄影的初衷。这样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是不合格的。

迈高·巴塞尔在《彩色摄影》[6]中指出,“色彩是画面中有力的要素。每天有千百万张彩色照片拍摄出来,但是其中只有极少几张值得看第二眼。一张彩色照片和一张好的彩色照片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与如何组织画面有很大的关系。”色彩不仅仅是画面组成部分,也是引导构图的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