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对象概念和内涵
牛首山又名天阙山,是金陵四大名胜之一,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牛首山风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誉,古有牛首烟岚、献花清兴、祖堂振锡等金陵美景,还遗存了很多历史古迹,如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文化园等,吸引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此修身养性、品茗作赋,留下诗词400多首。
近年,世界佛教界至高圣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经宗教界、文化界、文物界研究同意,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以“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为核心设计理念,全面保护牛首山历史文化遗存,修复牛首山自然生态景观,利用原有矿坑建地宫,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整个文化旅游区涵盖佛顶圣境、宝相献花、隐龙禅谷、谧境禅林、天阙小镇五大功能区,致力于打造融佛禅文化、金陵文化、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生态胜景、文化圣境、休闲胜地。
-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国外风景资源评价
国外景观资源评价工作有三十余年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提出保护环境和景观资源法案,促进了景观资源评价研究的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外研究者从视觉美学角度进行风景资源评价,从美学角度建立起视觉定量分析模型。六十年代后期,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对视觉美学审美进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中 Daniel发表景色美评估方法(scenic beauty evaluation),Buhy off紧随其后,发表比较评判法(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David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独特比值评价法(uniqueness ratio)。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全球计算机开始得到普遍运用,诸多国家开始用计算机系统运行操作并构建出以生态景观为主的生态模型,并将其运用到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中,据了解,Auther、Palme 以及Genoveva等研究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对景观各项审美机制进行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到了本世纪,国外对自然景观资源、森林旅游资源、旅游容量等的重视度逐渐加深,并对此进行风景资源评价的深入研究,其中针对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潜力,J.B.Whittaw阐明自己的见解,指出要对风景区中的各项自然要素进行综合性评定,才能更准确科学的进行前瞻性分析;针对气候因子对于风景资源的相关作用,R.B.Crowe通过单因子对风景区各项因子进行综合性评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加拿大本国的土地,他们重点采取的是将评价指标作为重点评价依据,以此对风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各项评定。国外风景资源评价方法参考方法与依据众多,目前运用较多的是单因素评价分析法、游客容量综合评定法以及自然要素综合评定法等等,针对于风景区各项资源潜力的综合评定,B.Goodal和J.B.Whittaw早年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对风景区的森林资源及旅游潜力进行了综合评定;R.B.Crowe针对于加拿大本国的西北部地区的风景资源,运用气候因子法对其进行了客观评定;加拿大国土清查处采用以资源容量作为评价指标,并以此对本国的风景资源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对上述的各项风景资源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可知各项评价体系虽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但也存在些许共通点,就是尽可多能的将一些评价指标量化和数据化,而定性指标只是作为辅助因子。伴随着人们风景观的渐渐形成,对于风景区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开始逐渐意识到自然景观对于环境构建基础的重要性,基于此,关于风景资源的相关研究及环境保护的研究纷纷涌出,促进了风景资源相关研究的进展,发展态势一片良好,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国外风景资源评价工作的相关研究由定性开始逐渐转化为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逐渐形成了目前的以定量化指标评价和定性化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该模式综合性强,可操作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工作中。
2.2国内风景资源评价
相对于国外风景资源评价工作,我国相关评价工作起步较晚,早期多只重视对风景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忽略了对风景区相关资源的保护,风景资源评价和保护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出现了诸多问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对风景区风景资源进行评价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盲目对风景区进行规划设计的诸多弊端。我国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工作开始飞速发展,并逐渐发展撑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关于我国风景资源评价的起源,最初主要是侧重于对风景资源的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研究地进行现场调研、摄影、各类基础资料的收集等等,在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风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基于此风景资源评价又被称之为体验式评价。但由于定性评价主观因素较多,评价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为了更为科学客观,我国相关专家开始逐渐将定量分析法引入评价体系当中,即通过严谨科学的对评价指标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筛选,针对不同的风景区筛选出不同的指标,并建立出评价模型,并且运用科学的数学运算方法对各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运算,综合得出评价结论,渐渐的我国风景资源体系的定量评价方法逐渐形成。在定量评价的诸多方法中,大众广泛认可的是AHP法、模糊综合分析法、Delphi法、语义分析法等等,迄今为止,各领域的专家都倾向于将两种或者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更具有操作性,评价出来的结论也更为准确,诸如AIHP法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结合使用,适应性强,能普遍应用到我国绝大多数的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中去,操作性强,准确度高,目前已被普遍推广。
- 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概念界定及理论方法概述
3.1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相关概念界定
不同学者对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对游憩价值的定义,国内外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表述,陈浮等(2001)认为游憩价值是满足了人们某种诸如观赏、娱乐、休闲等需求而产生的效用;许抄军(2004)将游憩价值说成一些人为了能够获得某种游憩服务而愿意支付的价格R;张晓利等(2011)说游憩价值是一种由景区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Kathleen A Cordes和 Hilmi Ibrahim说游憩价值就是在人们有空的时候进行的快乐的活动。本文给游憩价值作出如下定义,游憩价值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观赏、文化或科学研究都包含在内,在景区游玩的时候给人们带来效用,并且人们愿意为这种行为付款。
3.2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